本报讯 11月2日,一年一度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考核会在市文旅广体局举行,娄底市1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13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13个徒弟接受2022年年度考评。市政协副主席、市文旅广体副局长傅小松出席活动,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文旅广体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
考核现场,溪砚制作工艺、湘中剪纸、梅山正骨术、梅山拳、新化山歌、梅山棕编、涟源湘剧、舞春牛等13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逐一亮相,13位传承人及徒弟依次登台表演,展示各自的拿手绝活。傅小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非遗传承人要带着情怀,亮出真本事、真功夫,培养现代接班人;要勇于创新,强化学习,探索创新“非遗+”模式,进一步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真正让非遗文化富起来、学起来、强起来。
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娄底人共同的精神财富,2022年,娄底市非遗保护工作迎难而上,取得可喜成绩,非遗传承人名师传艺计划纳入市委人才工程。目前,全市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65个,非遗传承人60个。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非遗传承人责任感使命感,我市自2018年起出台办法,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实施年度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年给予补贴。考核结果作为今后“非遗”传承人进入和退出机制的有效依据,倒逼非遗传承人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不断“造血”。(王友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