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11月10日> > 第19版 > 新闻内容
栉风沐雨新跨越 踔厉奋发启新程 ——“非凡十年”之娄星产业开发区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翻开娄星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发展崛起的速度令人惊叹——

  2012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娄星工业集中区,核准面积4.25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钢铁配套及深加工、节能环保、军民融合,配套发展移动互联网等。

  一粒开发开放的“种子”在湘中地区试种,一擎“火炬”在这里熊熊燃烧。

  2013年,带着娄底和娄星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嘱托,园区起步创业,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搞建设、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思路加快推进园区发展。

  2017年,立足钢铁产业,园区自加压力、大手笔启动二次创业,走上了一条打造“百亿钢铁产业链”新路,财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18年,狭小的面积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园区启动城市总体规划(钢铁小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修订与编制工作,面积从最初审批的4.25平方公里扩展到8.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6.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8.66平方公里。

  2018年、2019年财税收入连续两年翻番超过4亿元,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221”任务,即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新增财税收入2亿元、新引进10个亿元以上项目。打造出“涟钢—钢铁深加工—零部件—设备组装—终端产品”的特色产业链。

  2020年,立足“三高四新”,园区全力实施“12345”工程,即聚力建设1座钢铁新城、新引进20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建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财税收入增长40%以上、园区排名全省前50名。

  2021年,娄星产业开发区主动对标“五好”园区创建,突出“园区发展”主题,进一步延伸以钢铁新材、节能环保为主导的产业链条,打造先进制造业集中示范区。

  园区编制钢铁生态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电力专项规划、污水专项规划等,为推进园区发展提供规划指引;推行“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模式,依托高溪工业园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园,统筹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文正建材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充分整合全区各类产业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娄星工业集中区先后获批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全省第一批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园区、湖南省第三批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湖南省第一批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十年披荆斩棘 在未来发展上擘画新蓝图

  车行在涟滨西街,沿线处处景象繁荣,一家家成型企业,如珍珠项链般串联。轰鸣的生产车间是它的脉搏,如织的车流是它的血液。

  涟滨西街是娄底城西东西向战略要道,长2800米,按城市Ⅰ级主干道设计,双向六车道,路幅宽60米,总投资3亿余元。于2013年12月28日开工,2016年建成通车。该项目打通了园区与涟钢等上游企业的捷径,实现了原材料和高端产品的互联互通,孵化出高溪工业园,直接带动了两厢3000亩土地的开发利用。同时,连通娄底城区环线,直接对接娄益衡、沪昆、长韶娄、娄怀4条高速,形成了优越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路网建设阶段性完成——始终将市政道路作为基建配套的主攻方向,道路骨架涟滨西街、古溪街和主要路网柳青南路、南阳路和万新街等相继完工,规划路网完成比例已达到80%,基本形成“五纵五横”路网结构。

  水电气配套同步到位——将水电气等城市配套功能纳入西城区建设计划,通过市政道路建设同步配套到位。新建供水、供电、供气和通讯管道管线达85千米,全面满足高溪工业园和涟滨西街经济带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逐步完成了对100余千米的老旧线路专项改造,并建成专项供配电干线20千米,有力保证了企业用电生产。

  环保设施有效完善——相继建成1个污水处理厂、2座提升泵站和29.6千米配套污水管网。现阶段污水管网建设已能全面满足当前企业排放需求,实现园区污水的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十年栉风沐雨 在产业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近年来,娄星产业开发区主动对标“五好”园区创建,聚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突出“园区发展”主题,进一步延伸以钢铁新材、节能环保为主导的产业链条,打造先进制造业集中示范区,让园区在新的赛道上直线领跑、弯道超车,点燃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娄星产业开发区加速链条企业的集聚、配套和辐射,整合关联企业,发挥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将企业分散化的“单兵作战”转变为集约化的“军团作战”,进一步提升园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市场占有力和科技创新力,一大批“拳头”企业相继涌现。

  打造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链条。依托华菱涟钢钢铁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钢材的下游产业,建立“涟钢—钢铁深加工—零部件”的产业链条,先后引进培育湖南利钢金属制品、格瑞斯特种门业、海特工程机械、格仑新材、菱瑞酸洗、森钢开平、富佳钢瓶等钢铁深加工企业。2021年,娄星产业开发区钢铁产业链产值高达115.87亿元,同比增长59.15%。

  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链条。先后引进了高安环保、高盛板业、森泰再生资源、德施普生物、舒驰美德、碧云环保、100万吨废钢加工处理等循环经济企业,打造了集固体废弃物回收、资源循环利用、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于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园。

  同时,配套发展移动互联网特色产业。建立娄星移动互联网产业园,配套发展“互联网+”模式,提高整个产业链运转效率。着手打造百亿电子信息产业园,招商来势喜人,已建成标准厂房100%入驻,企业整栋预定厂房排队等待入园,园区知名度日益扩大,形成智能显示、智慧教育、手机配套、智能安防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园区产业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园区内注册企业从32家增加至650余家,先后引进实体工业企业5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规模以上企业49家。

  十年踔厉奋发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获得新进展

  一串串时间进度条,不断刷新着项目建设的“娄星速度”。

  格瑞斯特种门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29天,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26天;益思迪项目从启动建设至竣工投产,仅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利钢一期150天完成了主厂房和办公楼主体工程建设并试生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时间就是利润,时间就是生命。”湖南利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巨发感慨地说:“‘娄星速度’让我们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当别人还在建厂,我们的产品早已覆盖整个南方地区,这就是差别。”

  项目“引得进”又“留得住”,得益于服务效率上与时间“赛跑”,在服务质量上与沿海地区看齐。

  “企业专注发展,园区专注服务。”秉承这一“军规”,娄星工业集中区把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放在护航企业发展的首位,将服务做到极致,迎来入园企业的如潮好评。

  从“公事公办、就事论事”到“特事特办、马上就办”,从“面对面”受理投诉活动到“有事请找我”的服务机制,从“三进”春天行动主动作为到“每月一讲评”狠抓工作落实,园区以“店小二精神”培育好、发展好、服务好企业,营造了干事创业、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发展氛围。

  同时,搭建服务平台,牵头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立源集团签订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搭建服务平台,突破人才、技术与内容的瓶颈,促进院校人才与企业主体的对接,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互利共赢。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制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好园区企业,助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平台投入使用,构筑起快速入驻的标准化流程,从洽谈、选厂、签订招商合同到装修设计审定、物业交付,最快可实现企业一周内入驻。

  围绕企业快速落地见效目标,园区创新启动标准化厂房建设,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建设标准化厂房。园区已建成集中连片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成为企业“哄抢”的“香饽饽”。“在其他园区还在为招商引资犯愁时,我们已进入招商选资时代,一批企业排队进驻。”

  得益于良好的企业服务,园区招商方式从单个项目引进升级为承接配套关联产业转移,张家口海特机械、长沙托普斯和株洲方远等三个互为配套的工程机械产业项目“抱团入园”,共同打造120亩的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

  回顾十年历程,娄星产业开发区从荒地变园区,沟壑变工厂,一帧帧画面,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站在新的起点,娄星产业开发人将以大地为卷,长河为诗。凤凰展翅,逐梦蓝天。

  (申晔军)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