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涟源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建中
习总书记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旅广体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号召,加快推进涟源文旅广体事业繁荣发展,认真落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我市将以承办2023年娄底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优化产品供给,全力打响涟源文化旅游品牌。
一是优化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供给。加快博物馆项目、文化馆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组织专业文艺队伍,汇聚民间文艺能人,积极利用优秀地域文化资源,每年打造一批具有涟源特色的文艺精品;结合文化人才服务基层一线工作计划,加强新时代文艺宣传队、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全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大力推动涟源城区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建设和各重点景区、旅游村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二是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旅游业向综合目的地服务、产业经济、社会共建共享和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一是着力优化发展布局。努力构建“123474”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即1个文旅广体综合功能中心(蓝田)、2个文旅发展引领极(湄江创5A、龙山创4A)、三个沿河文旅体验带(湄水、孙水、涟水)、4类文旅廊道(一条醉美湘村自驾廊道、二条奇山秀水观光廊道,三条绿色健康旅游廊道,四条特色文化研学廊道)、7个特色文旅小镇(蓝田、湄江、伏口、桥头河、龙塘、杨市、茅塘)、40个特色旅游村点,形成全市协同发力、有序建设、协调发展、整合推广的良好局面。
三是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集中资源,加快推进湄江风景区国家AAAAA创建工作,支持大龙山创国家AAAA景区,组织博盛生态园和桥头河农业观光基地捆绑申报国家AAAA景区;高标准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湖湘文旅风情小镇、传统古村落等的旅游开发,抓紧推动国家长征公园(涟源段)、李聚奎故居、湘安古道、卢天放纪念室、罗云将军故里、卢天放纪念室、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旧址等红色文旅基地建设,并按“连点成线”的思路开发乡村旅游线路,推动乡村振兴。
四是积极创新旅游业态。按照“小非遗、大事业、强产业”的理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发与利用,支持本土优秀文艺作品进入景区展演,引导非遗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抓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大力推进红色景点开发建设;用好用活文化体育场馆资源,积极支持文化创意等企业发展,推动休闲体验、研学旅游、观光旅游、网红经济等新型业态健康发展。
五是优化供给推动服务全面升级。努力实施“文化+”“体育+”“旅游+”工程,推动餐饮住宿、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等消费项目提质提档,探索从“夜景、夜宴、夜演、夜购、夜娱、夜游、夜宿”七个方面打造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增强文旅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