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今天是: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11月17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涟源富田桥的文化传承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查看次数:153  放大 缩小 默认

 

(饱经风霜的燕贻堂)

 

 

(毛际寿(左)接受娄底都市频道采访)

 

  涟源市荷塘镇富田桥村燕贻堂,是一栋皇赐将军府。整栋宅子是一个大型的四进三列大院,占地近一万多平方米,分槽门、正栋、中栋、后栋,四天井格局。青石铺地,黛瓦映天,气势恢宏大气。

  这老宅的主人名叫黄家茂,字隆瑞,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卒于1921年,自幼学文习武,志向远大。咸丰丙辰年(1856),黄家茂布衣从戎,初上战场就充分显示了英勇无畏之精神。后又参与了曾国藩等湖湘精英创立的湘军,成为清王朝的皇师劲旅,立下赫赫战功。清皇为嘉奖,赐府地“燕贻堂”,并官升提督,获封建威将军。

  黄家茂一族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原湖南省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厅厅长毛际寿(黄氏的外戚)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那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为共产党员的毛际寿遭到敌人追捕,为了掩护其脱险,黄家茂的曾孙女儿黄一祥急中生智,与他假扮夫妻,这才化险为夷。

  黄家的革命精神和正统家风一直滋养着黄氏一门。黄家茂的玄孙黄国雄在部队服役时是抗洪英雄,退伍后身患重病仍坚持助人为乐,是退伍军人的楷模,曾获全国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南省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黄家茂的玄孙女儿黄琼家庭获得了全国五好家庭、“中国最美家庭”荣誉。黄琼的母亲邓希安被评为“中国好人”。

  2021年4月3日,在“富田桥秆龙灯会暨燕贻堂提都府”申遗研讨会上,作为燕贻堂后人的黄琼说道:“这方神圣热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我们有义务去传承并发扬光大,以告慰先民在天之灵,以激励后辈奋斗之志!”

  燕贻堂为人称颂的,不仅有跨越时空的黄氏家风,还有那厚植的红色文化底蕴。近年来,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和地域文化爱好者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刘楚魁在调研时表示,通过研究传承发扬包括富田桥的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对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非凡。

  87岁的退休干部彭筱阳回忆起他年少时曾目睹著名作家、地下党员蒋牧良在燕贻办私塾、教书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的情景。彭筱阳介绍,从他的父辈起,他们一家人就住在燕贻堂,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的姐姐当年就是蒋牧良所教的学生。蒋牧良先生在此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回忆往昔革命斗争的红色岁月,已94岁高龄的原湖南省政法委副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毛际寿记忆犹新。1949年3月,身为共产党员的毛际寿、龙楚玉秘密动员地下党的统战对象、敦行乡乡民代表主席龙满仓等人组建敦行乡自卫队,发动了富田桥武装起义。4月,起义部队编为“湘安支队”第八大队。5月,改编为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一支队五团第一大队。在地下党湘乡县工委委员陈明,区工委书记曾路中,及共产党人毛际寿、龙楚玉等影响下,黄一祥、李君健、刘佩秋等一批进步青年也加入了革命行列,传播进步书刊、教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思想,为夺取革命胜利打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娄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涟源富田桥秆龙灯会非遗传承人毛建军和地域文化爱好者黄琼等人,自发通过上门拜访亲历者、口述记录红色故事、邀请专家学者调研、查找有关史料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富田桥非遗中的红色资源,传承保护红色基因,以期让富田桥的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罗锭远 侯笑丛)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