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化县坚定实施“旅游立县”战略,依托自然禀赋,做足青山绿水文章,不断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开展产旅融合,闯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发展大道。2021年,全县全域旅游人次达到1500余万,综合收入达到126亿元。
点线面结合,文旅产业由小到大
9月14日晚,娄底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新化县拉开帷幕,梅山武术、非遗展演、激光焰火秀、向东街奇妙之夜等特色节目和活动,演绎出当地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作为娄底首届旅发大会的承办地,新化以其独特而优质的旅游资源备受瞩目。
新化县是千年古邑,境内8个主类、72个亚类、83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该县按照“全景梅山、全业融合、全民共建、全域共享”的总体思路,提质旅游业,“点线面”结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建成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4家,先后跻身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列。
同时,着力在旅游线路上做文章。线路由单一的一条梅山龙宫地质奇观之旅线路,发展到拥有紫鹊界梯田农耕文化之旅、大熊山寻根祭祖之旅、三联峒原始风情体验之旅、油溪河亲水之旅、油溪桥党建体验之旅、渠江源采茶品茗康养之旅、雅天门赏花避暑之旅、天门土坪避暑纳凉之旅、桃花源红色净心之旅等二十余条精品旅游线路。
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点”上做精品,按照“全域化”要求,配置旅游资源、规划旅游布局、融合产业发展,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线”上做特色,整合形成自然风光游、乡村非遗和建筑景观游等主线,呈现“一个农业基地就是一个旅游景点、一个自然景观就是一幅风情画卷、一座村落民居就是一部精彩历史、一个休闲农庄就是一个主题公园”多线旅游模式。
以点串线,以线构面,新化已初步打造出“一心一带两翼四片区”旅游空间格局,一心即以县城为核心,一带即以资江休闲观光廊道为纽带;两翼为紫鹊界—奉家—天门,梅山龙宫—大熊山—龙湾湿地;四个片区为西部片区—梯田农耕文化休闲体验度假旅游区、北部片区—森林湖泊休闲旅游度假区、东部片区—峡谷运动亲水休闲区、南部片区—乡村休闲旅游区。
深耕“旅游+”,产旅融合由浅入深
以山为骨,以水为魂,赋予了古城新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独特风光。
这里梅山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红茶、黄精等特色产品叫响全省,产业与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新化县积极做好“旅游+”融合文章,加快构建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编制和完善《新化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产业聚集、生态保护等多规衔接、相互融合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实现旅游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推动旅游产业与交通水利、城乡建设、文化体育、生态保护以及农林牧渔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为旅游产业长远发展绘就宏伟蓝图。
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中梅山武术、新化山歌、梅山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景区开展游客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打造天门土坪《瑶望天边外》、奉家桃花源夜龙宴、正龙长龙宴等情景剧产品,定期举办大梅山文化旅游节、紫鹊界大地艺术节等节会活动。
依托新化县的历史遗存,打造出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罗盛教纪念馆、楚怡工业学校新化旧址、罗盛教故居等多个红色教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带动作用,与党建相结合,着力建设了龙湾村、正龙村、下团村、上团村、油溪桥村、杨家边村、晚坪村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了渠江源、土坪、熊山工区等民宿集聚区。
今年,新化整合紫鹊界区域茶旅文资源,成功申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在湖南省支持的3个项目之一,打造紫鹊界“茶旅文”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两大类12个子项目,涵盖奉家镇、水车镇、文田镇等3个乡镇。同时,新化以紫鹊界梯田、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等5大景区为核心,推动紫鹊界5A景区建设。
在山水之间欣赏秀美风光,在田园之间追寻缕缕乡愁,在古镇之间品味历史文化。“可赏、可玩、可口”出神入“化”的新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让五湖四海的宾朋一见倾“新”。(周俊 曹曙初 游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