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12月08日> > 第19版 > 新闻内容
我家书房的变迁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949年11月,接到邵阳县第五区人民政府通知,我作为青年代表参加邵阳县各届人民代表大会。新国家、新社会、新制度、新思想,大家挂着笑脸迎“新”。我走进新华书店选购毛泽东签名的《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20多本单行本,这是我从课堂走进社会第一次买的书,非常高兴。回到学校,如饥似渴地阅读毛泽东著作,武装了思想,使我产生了学习革命理论的浓厚兴趣。1951年10月12日,《新湖南报》发表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的信息,我立即汇款去邵阳新华书店购买。不久,邮递员送来一个特殊包裹,是一个长方形木盒装着的、用红布包裹着的《毛泽东选集》,还夹着中共邵阳地委宣传部写给我的信。全专区的小学教师成千上万,仅分配我买到1本,感到无尚光荣,有如获至宝的喜悦。我的办公桌,安排一个专门抽屉保管好这些宝书。

  1952年10月,中共邵东县委组织部调我去简家陇区公所任文教助理。我住一间小房,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床,非常简陋,没有柜子。我只好把这些宝书用红布包好,放到家里的衣柜里。

  1955年10月,我调到中共邵东县委办公室工作,第二年被任命为县委农村部秘书组组长(副科级),住进比较宽的房间,房内有一个10个抽屉的办公桌、一个两节4层的柜子。我用上层专放这些宝书。以后陆续买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全集》(17本)等领袖著作。读这些宝书,不但充实了我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我的思想,武装了我的革命理论。

  1978年春节,调到娄底地区农机局工作,我找老街娄底镇农机站安排一间房子,请木匠做一个上两层玻璃门、下两层木门的书柜,从此这些宝书有个“家”,不再到处放了。

  我调到娄底地区国土局工作后,1990年9月在地委机关大院内分到一套80平米三室两厅的新房。由于三代人同居,不能安排书房,我将外面围墙砌一节做书房,在房子东边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橱,共6层,玻璃推门。这些年来,除红色经典外,还添买了《史记》等文史传记、诗词小说、《辞海》《辞源》等工具书、养生保健书。按书刊种类入架,藏书满橱,书香满室。这样一目了然,需要看书或查找资料顺手就能找到,省心省时,为读书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更可喜的是,2020年冬,我迁住孙水河边126平米的电梯楼房,专门装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宿愿,美梦成真!书房南边有个较大的落地玻璃推门,光线非常好。门外是阳台,推窗远眺,看看小区院内绿色植物,汽车在公路上跑又没有声音,偶尔几只鸟儿飞落,鸟语花香,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江夕照明”的喜悦。

  每天上午,我与老伴走进书房,在书林中散步,在书海中畅游。《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保存至今有70年,是我家镇家之宝。读经典使人明智,读诗词使人聪慧,读史书使人怀古,哲理使人精明,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书中有真理之香、道德之香、知识之香、智慧之香,芳香四溢,沁我心肺,感悟岁月的沧桑,领略人间的真谛,升华我的人生。

  书房,也是我写作的处所。近20年来,我陶醉书香,挥毫泼墨,构思创作,记录人生思想感情,写旧事追怀,浮世感悟,业绩升华,山河巡游。我编著《可持续农业概论》《可持续农业的内涵与运作》《探索》《随咏》《征程》《追求》《根亲》;老伴张紫英编著《激情》;我俩合编《颐年》《留恋》,共计10本书。这些书由出版社出版,作为我90岁生日不办酒、不祝寿、不受礼,作感恩礼物赠送给诸位领导、亲友、宗亲的礼物。我俩的一生为人处世,有成功、有经验、有教训,但我们的心是纯正而坦荡的,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切,得益于我家的书房,得益于我们坚持不懈读书。

  (羊文超)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