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12月15日> > 第5版 > 新闻内容
在“被隔离”的七百个日日夜夜 ——记双峰县金开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李听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担任金汇集中隔离点场所负责人的李听)

 

 

(李听在为留观对象配发物品)

 

  金汇隔离点是双峰县第一个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自建立两年来,在这里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和进驻留观隔离的对象,换了一批又一批,然而有一个年青人,两年如一日,像一名坚守“哨位”的战士,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忍和奉献,谱写了一曲踔厉奋发的青春之歌。他就是双峰县金开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李听。

  始于疫情,他逆风前行

  今年31岁的李听,2008年应征入伍,2010年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双峰县印塘乡工作。2019年7月,双峰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李听调入新成立的金开街道办事处,成为该办事处社会事务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接卫健工作。

  不久,一场空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波及双峰。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2021年初,双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征用位于金开街道办事处的金汇宾馆作为双峰县集中隔离场所,具体承担全县新冠疫情病毒留观对象的集中隔离和转送任务。疫情就是命令,根据县疫情防指通知,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从所在街道、政府机构、公安和卫生等职能部门抽调,要求迅速集结到位。

  金开街道办事处在物色去集中隔离点人选时,首先就想到当时已被抽调在县疫情防指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李听。一是他当过兵,又是党员,政治和身体等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过硬;二是认为疫情持续不会太久,抽调期限只会两三个月。据其街道办事处的同事说,其实李听当时完全有理由推辞,由于他刚从印塘调来不久,单位不知道他家庭的特殊情况。那时他已与前妻离异,有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女儿要照看。一边是亲情,一边疫情防控大局,但李听没有任何犹豫,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在国家身处危难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怎能袖手旁观!

  2021年1月13日,这是一个令李听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李听告别父母和女儿,带着几身衣服,与其他22名被抽调的工作人员进驻金汇集中隔离点。在金汇集中隔离点,他被任命为场所负责人,负责整个隔离点的统一协调,由此开启他一段“被隔离”的特殊人生。

  困于圈禁,投身没有硝烟的“战场”

  从进驻集中隔离点的第一天起,李听就深深体会到了自己所接手工作的特殊性,不断转来的留观对象,来往穿梭的“大白”身影,紧张得令人窒息的空气,都使他时刻处在一种高压状态。第一夜,他彻夜未眠。

  然而随着日子的累积,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李听和他的同事们,长久“被隔离”的滋味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枯燥。在隔离点,李听和同事们主要负责留观人员的核酸采集、健康监测、餐食分发、生活物品及药品配送、区域消杀、医疗垃圾清理、医废物品处置、心理辅导、数据整理上报、突发事件应对等各项工作。他们必须每天面对这些烦琐,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二是寂寞。李听所在的隔离场所为一栋被圈隔的10多层大楼,辟出的区间没有户外活动场所,每天活动的轨迹就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不停地在大楼的不同楼层和不同房间穿行,两年他没有过阳光沐浴,也没有过雨露滋润,每当工作空闲下来后,也只能远眺,看看远处的风景和街上的行人,涮涮手机打发寂寞的时光。

  三是苦累。因疫情不可确定性,隔离点从没有过节假日,李听必须随时保持一种待令的状态。为保证每天早上8点可以将核酸采集样本送检,6点半,李听他们就会起床做准备工作,然后进入隔离区为留观人员采样,阳性患者既要在最短的时间检测出,也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定点机构收治。每当夜深时,隔离点大楼的灯总是如往常一样亮着,总能看到李听和其他同事忙碌的身影。今年夏天特别酷热,加上周边疫情警报不断,隔离点留观检测任务更重。由于隔离场所过去是一所停运多年的宾馆,中央空调设备老化,平时降温还得借助风扇等辅助设备,最忙时他们可能累得虚脱。但李听总说,最难是医护人员,他们上班都得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当完成工作任务,脱下的防护服都能拧出水来。

  四是恐惧。疫情肆虐造成人人自危、谈“疫”色变,在隔离点,天天与留观对象打交道,每一个对象都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对此,李听更是感同身受。2021年5月17日,隔离点接收了境外入境人员彭某,当晚9时彭某核酸结果阳性,李听第一次感到新冠病毒离自己如此近。他强迫自己不能慌乱,有条不紊地布置安排,直到将病人闭环顺利转运至市定点医疗处置点进行治疗。

  经历得越多,李听越来越感受到自己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集中隔离点就是战役的一个重要卡口,组织既然把守护卡口的重任托付,就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疏于亲情,他只能在手机视频上见证女儿成长

  李听说,在被隔离的日子里,最难受的不是枯燥、寂寞、苦累和恐惧,而是渴望亲情、友情的心灵煎熬。

  李听所在的隔离点,离家不到3公里,离自己的工作单位——金开街道办事处仅一院之隔。虽然近在咫尺,但两年来,他却不能与自己的亲人和同事见上一面,他有生活上的需求,父母就会委托妹夫把物品带到隔离点,然后匆匆离去;空闲时站在楼上,看着同事们出出进进,却不能搭上一句话。维系情感和外界的唯一纽带是一部手机。

  两年前,李听进驻隔离点时,女儿还不到4岁。记得在进驻隔离点的前一天,他告诉女儿:“爸爸要去打病毒了。”女儿似懂非懂,非常开心,隔了一个星期不见,开始在视频里反复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李听总告诉她,爸爸把所有病毒都消灭了就回来。小家伙就会骄傲地竖起大拇指:“爸爸,好厉害。”李听最开心的时候,是女儿会经常在视频中给他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舞蹈;最遗憾的是在女儿的生日和儿童节不能像其他家长一样陪伴在她身边。两年时光,女儿明显长高了,也越来越懂事了,现在,她虽常把“我的爸爸是打病毒的大英雄”挂在嘴边,但却希望爸爸可以早点回来陪她。

  李听最愧疚的是父母,他的父母已年近花甲,随着年岁增长,身体大不如前,当初为了支持李听安心去隔离点工作,免除他的后顾之忧,退休在家的老人二话没说把照看小孩的责任全揽过去。两年来,每次与父母通话,他们总是叮嘱他只管照顾好自己身体、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担心家里。但他知道,父母何尝不想孩子在自己身边,特别是万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他们只是把那份特别的爱、浓浓的情深深地埋在心底。

  对李听为疫情防控所作的奉献和牺牲,金开街道办事处非常体谅和理解,办事处领导一有机会去隔离点检查工作,总要去看望慰问他,也曾有过要替换一下李听的想法。街道党工委书记谭雄军说,“一个人在那样封闭的环境中坚持那么久,真的很不容易,也令我们钦佩。今年上半年,我们打算把他换下来,我同他交谈时,他不但没有表露半点困难,相反安慰我,说每个家庭都有困难的,他已熟悉这里的情况,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要组织不用担心他,他能克服的。”

  忠于使命,要坚持到疫情完全退却的那一天

  据统计,自金汇集中隔离点建立近两年来,共接受留观对象2864人,检测转移阳性病例28人,这数字看起来并不庞大,但其中蕴含的工作量却是相当繁重的。隔离点共有90个隔离房,到这里来留观的一般要经过7天的集中隔离,在隔离点建立之初,这里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直到后来双峰又相继增加了8处集中隔离点,状况才有所缓解。李听和他的团队每天就是围着这群特殊的“客人”,尽心尽力地服务,采样、送检、消杀、协调、三餐保障……每一环节都要管到位。

  作为隔离点的场所负责人,李听还承担着团队管理职责。为充分发挥好团队每个成员的作用,在县疫情防指的指导下,李听为金汇隔离点制定了严谨、科学的消杀、送餐、接收、解离等一系列完整的操作程序。每周,他要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一次工作例会,从人员转运到健康监测,从环境消杀到垃圾处理,从送餐保障到人文关怀……他都要进行总结和安排,做到事无巨细,了然于心。

  他的同事说,李听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每天都在高速高效运转。在李听的辛勤努力和同事们的积极配合下,金汇集中隔离点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安全屏障越织越牢,没有发生任何疫情防控意外事件,李听的工作也得到了县疫情防指和所在办事处的充分肯定,鉴于他的表现,2022年初,他又被县疫情防指指派协助管理檀山集中隔离点的工作。

  三年疫情,惊心动魄。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李听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从2021年1月13日到2022年12月13日,在集中隔离点搏击了整整七百个日日夜夜,他以近两年的坚守和担当,终于迎来了云开月明。12月7日,国家出台了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新十条”,双峰县撤掉了七个集中隔离点,但李听所在的金汇和檀山两个隔离点仍保留,他还将和他的同事继续坚持。李听说:“尽管我非常渴望与亲人团聚,非常渴望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只要收兵的命令没下达,我就要继续严阵以待,直到疫情完全结束。”相信李听期盼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彭永忠 汪伯雄)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