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读书不止。”这是我外公的人生格言,也是他老人家一生的真实写照。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读一辈子书,一辈子读书。”
外公小时候,生性腼腆,不多说话,也不与其他小朋友嬉戏玩耍,是个典型的乡里伢子。每逢过年,外公同孩子们总是欢呼雀跃地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走东家串西家“拜年”。得到主人家给的花花绿绿的糖果。得到糖果,有的迫不及待地剥开糖纸,“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是外公常常用“拜”来的糖果,与其他小朋友兑换成小人书,然后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外公5岁时就能背诗写字,还能绘声绘色地给邻里乡亲讲故事。《三字经》《白蛇传》《岳飞传》等,是他童年时代的开心果,是他成长路上的精神沃土,是他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
外公9岁开始读私塾,读了一年就跳级到三年级,当时的老师惊讶地问他读了几年书,他天真地回答说:“我读了12年书。”“你还只有12岁,怎么说读了12年书?”“我朝读6年,晚读6年,难道不是12年吗?”老师听后一个劲地夸赞他。
上初中后,外公求知若渴,孜孜不倦。当时家境贫寒,无钱买书。他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借回来抄录。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他毅然走到离家二十多里外的老先生家去借书,先生被他嗜书如命的精神深深感动,说:“只要你喜欢的书,以后不必归还。”每每回忆起这段生活,外公摇头晃脑地调侃道:那个时候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后来,外公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双峰二中。高中阶段,他更是“变本加厉”,手不释卷,夜以继日地埋头苦读。每年暑假,外公白天和大人们一起干农活,晚上看书学习常常到深夜。有一次,他一边踩打稻机,一边还在思考一道数学题,踩着踩着,打稻机不转了,大家都疑惑地看着他,问他怎么了,他这才回过神来,像范进中举一样,大声欢呼:“哈哈!终于想出来了。”
外公的求学之路虽然艰难曲折,但是他坚持不懈、“披荆斩棘”。书中的养料和老师的教诲,成为他求学道路上的助推器,让外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因患支气管炎、哮喘病,外公未能圆大学梦,这是他此生唯一的遗憾。1961年3月,外公参加教育工作。在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担任过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政治等科目教学,也曾担任过校长、团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工会主席等职务。无论任教什么课程,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外公始终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他常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担任白杨中学校长期间,每个学期初,他都自己掏钱购买大量的图书,为学校设立图书室。在他的宣传和带领下,全校师生踊跃捐书,积极阅读。每到课余时间,他与师生们一起如饥似渴地书山觅宝、文海泛舟。他还通过黑板报、读书墙、演讲比赛、故事会、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他撰写的论文和随笔多达500余篇,抄写读书笔记500多万字。饱读诗书、笔耕不辍,是外公事业之树常青的法宝。他曾多次被评为县区级优秀校长、优秀共产党员。
在外公的熏陶下,只上了两年小学的外婆也爱上了读书,她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曾被选举为大队妇女主任,多次出席过双峰县、娄底地区的人大代表会议。他们的儿女也都个个爱读书,人人有作为,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书香之家”。外公的家庭1981年被评为“娄底地区五好家庭”,外婆还光荣出席了地区表彰大会。
2002年,外公光荣退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退休的当年,外公当选为走马街镇第一届居委会主任。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他就号召在社区开展全民读书活动,走家串户,宣传发动,个别教育,全民参与。他的口头禅是:“聪明还靠书打底,有书不读子孙愚。”后来,外公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等病情加重,身体每况愈下,但他总是乐观面对。他常常笑呵呵地说:“生命不息,吃药不停,读书不止。读书成为我老年生活不可或缺的滋补品啊!”每次去医院治疗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上几本书和老花镜。在病床上,他一有机会就看书学习,还常常教育我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横摔一跤要直想。意思是:就算遇到了困难也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面对、去生活。我每次去外公家,总能看到外公坐在椅子上看书,躺在床上看书,甚至在厕所里也能看到他读书的身影。我记忆最深的是他眼睛患了白内障,他还拿起放大镜来看书,真可谓是书不离手,眼不离书啊!
外公临终前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写下了长达一万字的《自传》。在人生感悟部分,他强调:人的一生要坚持读书学习。他常常引用毛主席的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他认为:世界上所有著名的人物,没有一个不坚持终身学习的。事实上,人生在世不管你干哪一行都要读书,而且必须坚持边干边学,才能使技术精益求精,才能超群,才能成就事业。读书不仅要读好与本行业有关的书,还要博览群书,这样才有利于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夜已深,人已静,我手捧外公的《自传》,心潮澎湃,泪如雨下。外公的一生是热爱学习的一生,是勤劳俭朴的一生,是与病魔作斗争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一生,是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受人尊敬的一生。我的耳畔回荡着外公的谆谆教诲:“做教师不要只做一个教书匠,而要做一个教育家——博览群书,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作为我家第三代教育人,我将踏着外公的光辉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辈子以丰富的书籍为伴,与高尚的灵魂为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彭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