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喜欢炕(熏)鱼。
炕鱼的程序并不算复杂,但也绝不可含糊。
先是从超市或鱼摊上买回草鱼或鲢鱼(多半炕草鱼,草鱼相对更好吃些),炕鱼要尽量选个头大的,六七斤的最好最划算。一般会由摊主给现杀,并按炕鱼要求斫成条块状。提回家后,再用咸盐腌制。说到这不得不多说一句了,朝待炕的鱼堆里撒盐可是有学问的,这配比相当重要。盐放得太多了,过咸,影响口感;盐放少了,味淡,更不好吃。要放的恰如其分,得问问有经验的师傅,仔细掂量掂量。
炕鱼的第二步,准备一个蒸笼锅,将腌制好的鱼轻轻放置在蒸锅屉上,盖上盖,然后将水烧沸出蒸汽三至五分钟,便可关火。然后,从蒸锅里将鱼一块一块取出,并翻面均匀地放置在炕筛里。这炕筛大都是自制的,剪一块方形或圆状的钢丝网,外边镶上木框,立马成筛,简单且实用。当然,从蒸锅里取鱼上筛也是有学问的。如天冷,要立即取出;若天热,则要待鱼凉了方可取出。只有这样,才不会沾屉而破皮。
待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中心环节便是正式炕鱼了。弄一手提小火炉(或以废弃脸盆代之),放入木炭将其点燃,然后加入糠粉、碎米、剩饭、橘子皮、五香粉、茶籽壳等五花八门的燃料,并使之微微生烟。再将炕筛用硬纸箱搁置于火炉上,并将已晾干水汽的鱼摊放于上,用牛皮纸或报纸将烘烤架团团裹住。熏烤时火不宜旺,用文火慢慢熏烤。熏烤五至六小时后,将鱼翻面,再熏烤三至四小时,便可“收筛”,宣告本次炕鱼大功告成。
慢工出细活。这样子炕出来的鱼,可谓色香味俱全。看上去很美,闻起来挺香,吃进口里肉质紧致,口感独特,是下饭的一道绝妙好菜。
老伴退休好几年了,每年冬季里炕鱼便是她的一门必修课。可不,今年冬天就已经先后炕出了两筛,每次都炕得很成功。
炕鱼是门细致活。说起来甚是简单,想起来人人都会。但真正做起来,则需要细心、耐心,并非每个人都能胜任的。你得时刻关注着炕筛,添燃料,调火力,给鱼翻面。熏着熏着,有可能熄火了,你又得重新烧燃。也有时候稍没注意,火力忽然大起来,暗火变明火,冷不防将整个炕筛都引燃开来,这时就得紧急“救火”保鱼了!不过此类场景极少发生。
老婆是个热心人。邻居、同事们知道她鱼炕得好,加上人勤快、又细心、肯帮忙,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便是有空闲,于是,有邻里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试探着说,你也给我也炕一筛吧。看在友好邻里和昔日同事的份上,老婆满口答应了。老婆是个非常实诚的人,一旦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做得比自家的更为上心。她一反常态,清早就起来开始摆弄,按部就班,几乎成天都坚守在烤炉旁,甚至顾不上按时吃饭,到晚上八九点钟,一筛秀色可餐的干鱼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炕鱼,虽然有点费工夫、费体力,但也充满了浓厚的乐趣。眼见从一筛半生不熟的鱼块,一白天功夫下来,便化成一盘人见人爱的红彤彤的精美干鱼,带给炕鱼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和助人而乐的幸福感。再有,当一个人心无旁骛、一整天沉醉这烟雾蒸腾的炕鱼氛围里,又何尝不是在享受着人世间弥漫着浓浓烟火气的美好生活呢!(肖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