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序东
一九七六年八月,双峰县委决定从全县选调一批农村干部进驻氮肥厂,我是其中的一员。起初,被安排在厂办公室,还是做秘书工作。
工厂的秘书和人民公社的秘书不一样,这里不存在下乡,只是下车间,车间每一个岗位,纪律性很强,都是流水作业,一环扣一环,不允许串岗闲谈。要了解情况,收集情况,只有去各个股室摸摸进度综合汇总。和工人打交道与同农民打交道又不一样,工人没有多话,直来直去,如果你不主动接近他、亲近他,他是不会主动和你交心的。我得到这个启发后,各方面都特别注意,除上班以外,下班就和他们打篮球,打乒乓球,主动和他们交朋友、谈心,把在无意中收集的好人好事,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在广播里通报表扬他们,慢慢地把办公室工作搞得活跃起来。
正当我比较适应的时候,组织上又把我抽调到县工交办协助工作,下到所属各个企业了解情况,贯彻上级的政策和指示精神,督促指导工作。工交办权威比较高,下到基层,他们都称我领导,有时搞得我实在不好意思。跟着老同志跑,慢慢的适应了机关工作,在机关要求很严,因为你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基层,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上级领导,那么多目光都在望着你。
不到一年,当县工交办准备正式调我时,氮肥厂领导向县工交办强烈要求我回厂工作。因为氮肥厂是县里的骨干企业,它是工业的龙头,也是农业的依托,县里很重视,很支持,我回到了氮肥厂。不知领导是怎么考虑的,安排我接任供销股长。供销股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块肥肉,既好吃又难吃,厂里每天百多吨货物的出进都是由供销股组织去完成,特别是氮肥的销售,虽然是上级分配指标,但都要通过供销股。分管领导黄志霄找我谈话时说:“小曹,我们选了很多人,领导都认为你最合适。”我说:“我没有做过生意,更没有搞过供销物流恐怕吃不消。”他说:“你脑子灵活,又有文化,为人忠诚,只要熟悉一段时间,是完全可以信任的。”我想厂领导对我这么信任,这么器重我,一定要下决心搞好。
厂供销股直管货物进出,有保管员、采购员、司机、修理工、管理人员共二十多人,还有一个汽车队和修理厂,这项工作对我来说,完全是门外汉,厂里干部工人中也有议论:曹序东能不能当好这个股长?有的说不行,也有的说不一定。为此,我暗下决心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是深人到各个部门了解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包括去供应厂里物资的单位部门和煤矿等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然后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对股里原有的工作岗位一律不变,由原来的一位副股长分管具体业务,稳定了阵脚,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我挤出时间对他们进行家访,到一些业务部门听取意见。我用农村行政工作的一些经验,结合实际组织供销人员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发动他们献计献策。我挤时间下车间了解机械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在供煤紧张的时期,我和采购员一起去煤矿联系煤源,在一些计划物资紧缺时,主动找有关部门及领导支持解决。
股长不算什么官,但当时氮肥厂的供销股长是个“官”,按工人的说法,还是一个有权的“官”。我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内部组织纪律,在物资供应和氮肥销售中,不存私心,每天的情况如实向厂分管领导汇报,从编制计划到货物出进,清清楚楚有条有序。在县里组织的抽查中,我们供销股的工作无大差错,得到了表扬。这盘棋搞活了,从厂里到县里都有议论:只要选准人,外行也能变内行。要搞好供销工作,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调动供销人员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关心和体谅他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要给他们讲政策,对工作上的问题要给他们担担子,一旦发现他们有情绪时,要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氮肥厂整个工作就像一根链条,连贯性很强,哪里都停不得,一停就要影响大局。有一次,一位采购员给厂里购买一个主机设备配件时,因是计划物资,事先没报计划,一下难以解决,要解决,还要靠别人到外省去找关系想办法。省城这个部门的一位主管,家是农村的,要求厂里给解决点氮肥,这个采购员向我反映后,我报请厂领导同意了,后那位主管主动向外省有关部门求援,帮助解决了,真是给厂里下了及时雨,没有影响厂里生产。这本是一件好事,也是正常的,可事后厂里个别人向县主管部门反映要求查处。县主管部门一位同志直接找这位采购员了解情况时,有偏听之意,语言不当,使这位采购员很委屈,不敢也不想外出。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总支会议上直言不讳向县里主管的那位同志提了意见,一定要严格区分互相支援、协调关系与等价交换的界线,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为公还是为私。总支领导支持了我的意见,我及时组织供销股的同志学习,采购员的工作更加积极了。
在双峰氮肥厂主管供销工作两年多,工作顺心快乐。由于供销股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辛勤劳动,我们的各项任务完成很出色,可以说氮肥厂对全县增产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也有其中的一点一滴。在这里,我要感谢当时氮肥厂的领导和工人们对我的支持,感谢供销股全体同志,是他们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帮助。在氮肥厂短短的几年里,同志加兄弟的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常常想起这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