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备至,呵护新生之花
娄底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自成立之初就秉承着一心为患儿健康保驾护航的理念,16年来,在学科带头人邹纪青主任的带领下,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共同当起“临时妈妈”这个重大的角色,呵护着新生宝宝们。
与普通儿科不一样,住在新生儿科的小病人,大多是患有黄疸、肺炎等疾病的新生儿及早产儿,为了更加准确识别、判断孩子的病情,邹纪青主任要求团队医护人员每天比正常上班时间早一点到岗,晚一点离院,检查宝宝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吃奶情况好不好、大小便怎么样?一一了解之后,医护人员细心写下医嘱,新生儿科的医嘱很特别,除了病情记录,还要根据每个宝宝的实际情况,计算用药量和吃奶量。
医术精湛,编织生命之网
2013年6月9日,娄底市妇幼保健院出生了一个胎龄30周、体重1300克的男婴,出生时病情危重,呼吸困难,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邹纪青主任带领科室人员紧急气管插管于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呼吸治疗,由于胎龄小、体重低,后期患儿出现了一连串的并发症,经过83天的精心治疗,患儿终于转危为安,成长到2200克顺利出院。离院后孩子生长发育良好,至今已顺利上小学一年级。2020年10月27日,新生儿科收到了一面精致的锦旗和一封酝酿了七年的感谢信。
“宫颈扩张4厘米,胎囊突出于阴道内,需立即住院治疗。”2021年5月,怀孕24周的龚女士来娄底市妇幼保健院做产检,产检结果不尽人意。考虑到孕妇宫颈机能不全,随时都有流产的风险。如果要继续保胎,则需马上行紧急宫颈环扎术,但该手术难度极大,并发症多。经妇科主任陈旭清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术后妇科医生积极调整用药保胎,精心护理,尽可能延长孕周,以提高胎儿的成活率。保胎至27+6周时,孕妇因宫缩无法抑制,立即为其拆除宫颈环扎线,随时准备迎接宝宝的到来。
孕妇进入产房后,在该科全体人员努力下顺产一名男婴。新生儿科主任邹纪青针对宝宝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诊疗方案。予气管内滴入猪肺磷脂注射液,并接有创呼吸机支持通气。予脐静脉置管;予PICC置管术。患儿经有创呼吸机支持通气12小时,无创呼吸机支持通气43天。最终经抗感染、管饲母乳、静脉营养、蓝光照射等治疗59天出院,出院时宝宝体重增加到了2455克,吮奶52毫升/次,3小时一次,各项生命体征平稳。7月16日,宝宝康复出院,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特地送上了锦旗感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
全面发展,夯实业务之能
2006年12月娄底市妇幼保健院在全市率先成立新生儿科,实现了妇产科与新生儿救治的无缝对接,极大提升了儿科整体诊疗水平,不仅填补了娄底市新生儿诊疗服务的空白,也是该院惠民生补短板的重要举措。
历经16年,娄底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进口无创及有创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双面蓝光治疗仪、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床旁X光机、多参数监护仪、脉氧饱和度监测仪、红外辐射抢救台、微量注射泵、早产儿培养箱等先进医疗设备,可开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溶血等60多种单病种的救治和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以及心肺监护、血气分析、新生儿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PICC、脐静脉置管术、新生儿换血术、全肠道外营养、头颅B超、双面蓝光等诊疗技术;医护团队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是娄底妇幼保健院重点建设科室、首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市级医疗重点优势专科、全市新生儿急救中心,为降低娄底围产儿死亡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胡晖 辛满艳 袁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