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3月02日> > 第2版 > 新闻内容
游杨材山紫云峰小记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听说水洞底镇有座杨材山,山甚险峻,山上有个紫金寺。癸卯新正,土著民一众文友十七八人在黄老师的策划组织下,在水洞底镇相关人员的导引下,分乘四五辆车,蜿蜒而至。

  坐我车的是几位女老师,恰好其中的吴老师婆家在杨材山下。说到家乡,她甚是自豪。自豪的当然是山有名,水有灵,物产丰富,人才俊秀。当车队拐进杨材山下的周观村时,只见路面不甚宽阔,但整洁美观,居民楼则错落有致地建在两旁山脚处,洋楼别墅自显时代气派,而碧瓦竹院亦见清幽静好。车到周观村部,吴老师迅速下车,兴奋得如小孩般,与村民聊起天来,让旁人都感觉得到她对这片土地的情结。

  从村部远望,映入眼帘的便是高高的杨材山,因去年久旱不雨,而今春雨水也不丰沛,故高大的树木不甚青翠,有些光秃秃的枝杈向上托举,似乎在向上苍索取雨露春风。而繁密的荆棘把山包裹得如一个粽子般,不见一块岩石显露,也不见一块田土荒废。山顶隐约见一庙宇,甚是轩昂。

  杨材山腰修有停车坪,车路弯曲险峻,车路两边的茅草时不时地探出身子,似乎要与游人打招呼,也好像在告诉司机朋友,弯急路窄,小心开车。当到达停车坪时,有个别女司机忍不住嘘了一口气,说下山时,方向盘还是交与男同胞为好。

  世上本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我们攀爬于通向山顶的路,用原石铺就的路不是很平整,但光滑的石面与石隙间的苔藓见证了厚重的历史与时光的沧桑。在多少个百年以前,一群心中有信仰、手中有力气的水洞底人,靠锤子锤,用肩膀挑,千锤万锤锤开巨石,千辛万苦铺成此路。而我们呢?行走在此路时,是否会想到那些光着膀子、大汗淋漓的人修筑此路的情景?是否会想到因为心中的信仰,灵魂的归宿,通过一群一群人,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紫金寺、杨材山的圣境?

  爬上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于神殿大门的“杨材圣境”四字,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烟村渺渺,山峦起伏,东边群山中,佛教名山雷峰山与此遥遥相对。脚下的周观村,在山环溪抱中成长,在竹萌花光中安静。

  这时,文友陆续抵达,聚于峰顶,望远揽胜,我们“土粉”(编者注:系土著民粉丝的昵称)中的著名活动家琨根老师正在为大家补钙补脑。在指点一片海市蜃楼般的迷幻中,大家的方位感觉逐渐恢复,娄底市区那一幢幢大楼似乎就在那片云天与乡村交汇之处矗立着,春风撩处,尽是芳菲,春花放处,皆是娇艳。那奔驰的高铁,穿梭的车辆,那翡翠般的池塘,红蓝相间的屋顶,构成一幅绝美的湖湘山水图。

  身处其间,我不由感叹,世间美好多多,繁华尽善。唯自己亲历亲为,方知成一事不易。而我们这群“土粉”,为宣传家乡,弘扬美善,共同努力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做着一件高尚而又纯粹的文化之事,这是多么不容易而又令人自豪呀!(彭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