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4月20日> > 第3版 > 新闻内容
娄底创新帮扶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为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娄底市创新帮扶举措,切实加大对就业帮扶车间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创造更多就近就业岗位,助推乡村振兴和增加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取得了显著成效。

  因地制宜,瞄准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劳动力密集的特点,依托“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多、农业产业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竹编制品、服装鞋帽、种养等特色产业。通过积极帮扶、规范引导,依托产业优势创建竹编制品、来料加工等帮扶车间共451家,吸纳就业人数16839人,其中脱贫劳动力人数4272人,开发就业岗位2093个。

  强化引领,加大政策扶持。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引进社会力量等方式,在乡镇(村)闲置土地、房屋创办或领办就业帮扶车间。近年来,人社部门兑现就业帮扶车间场地费补贴、物流费补贴、就业补贴等奖补资金共3291.7万元。

  金融支持,推动健康发展。切实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娄底市人社局、中国农业银行娄底分行联合印发《娄底市就业帮扶车间专项贷款实施方案》,在娄底市辖区内设立“就业帮扶车间贷”贷款产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农业银行给予就业帮扶车间金融信贷支持,对符合信贷条件的车间提供信用授信、提高授信额度和无还本续贷等差异化支持,单户授信额度最高3000万元,给予优惠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最低可执行同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断提升就业帮扶车间实体就业和扩岗质量。

  创新模式,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农村常住人口特点,创新实施帮扶车间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务工就业模式,拓宽就业渠道,助推多元化、可持续化发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岗前培训转移到帮扶车间务工,成为当地的产业工人,一般以妇女为主按件计酬,上班时间灵活机动,既可照顾家庭,也有稳定的收入。

  能人带动,引领大众创业。鼓励吸纳外出乡贤回家投资创业,让他们利用自身资源、市场信息、技能技术等优势回馈家乡,带动家乡发展。新化县辉达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伍松元,之前一直在广州打拼,2019年回到家乡创业,并将公司建立在孟公镇付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每年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吸纳就业30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9人,全市安置在易地搬迁点的就业帮扶车间210个,带动2316人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

  (李魁 方姣姣)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