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5月11日> > 第2版 > 新闻内容
边陲古寨游记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遇旅游好时节。“五一”假期第一天自驾游,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湖南边陲江永县兰溪乡辖下的勾蓝瑶村。从网上得知,这里是瑶族人聚居的地方,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三千。

 

  照攻略走行程。中午时分就餐后,我们进入古村地段。正在意料之中,偌大的景区前坪挤满了人和车,在穿红马甲的村民指挥下,摩肩接踵的人群和喇叭声声的车流缓缓向前移动。情随事迁,我惊诧于千年古寨具有如此强大的诱人魅力!

  下车后,我们向景区入口走去,只见“红马甲”们正忙碌地做着验票(证)、指挥、拍摄等工作。从免票通道入场的老者,接受着他们规范、热情的身份证检查。

  穿过城楼大门,进入村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数以百计、上书“香约江永,寻梦勾蓝”的各色彩旗。微风吹来,彩旗飘扬,多姿多彩,美丽极了。简约的旗语道出了主人“香约”八方游客的精神韵致,也道出了来访者“寻梦勾蓝”的款款初心。

  站在城墙上远眺,古老的勾蓝瑶村被青翠欲滴的群山团团围住,形成一个狭长的整体。脚下的城墙依山势而建,延绵至山腰,成为防御外侵的主要屏障。

  漫步田野、街道,我们被随处可见的社坛、歌台、凉亭、桥梁以及盘王庙、关公庙等古迹所吸引、所震憾。“水上有桥,桥上有亭,亭下有井,井旁是人家”的画面如诗一般高洁素雅,连同遍布山寨、各具特色的街景,留给我们城堡式神圣景观的独特记忆。

  沿着垅中流淌的小溪徜徉,不由得对小溪旁的住宅产生了浓厚兴趣。几乎所有的民居都是橙红色的,就跟路边所见橙园里挂满了枝头的橙子一般颜色,与屋后的青山、门前的碧水、周遭绿色的作物、竹木相互映衬,对比鲜明但不刺睛,与青山碧水融为一体。我们信步走进一个姓黄的人家,男主人因身体有恙未外去“上班”。他热情地接待我们,不但上茶,而且拿出水果花生,全是自产的,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他说,瑶人的习俗是按姓氏聚居,同姓一个院落。这里有13个姓氏,全是瑶族人,现有300多栋房屋,建于明、清时期,至今保存完好。村落里为何没有外族?他说他们的婚俗很特别,从古到今是女娶男嫁,不能与外人通婚。他侃侃而谈,还说到6年前,这里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谋生,属于国家级贫困村,后来转身一变,成了脱贫村中的样板,现在生产、旅游两不误,誉为县市乡村振兴排头兵。

  离开黄家,我们游兴正浓,很想去其它姓氏家庭看看,但均因游客太多,他们不便与客人在家闲聊。我们探视了好几家,门是开着的,没有人,只有被圈养的鸡、鸭、豕、犬在悠闲地吃食、歇息。

  今天是“勾蓝瑶寨五一瑶族民俗文化节”开幕的日子。机会难得,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偶像之家,观看勾蓝民俗歌舞演艺节目。

  走进演艺大厅,只见楼上楼下挤满了人,正在观看村民、游客共同表演的竹竿舞。持竿人稳稳地坐在地上,有节奏、有规律地碰击地面,“呯呯”作响。跳舞者,不分男女小孩,都敏捷地、泰然自若地抓住竹竿分合的瞬间进退跳跃。有的经验丰富,做着各种优美的动作。初跳者动作较为僵硬,但热情不减。穿红马甲、戴头巾的瑶族姑娘邀我们上场参与,说对身体有好处,这是本民族的传统节目。我们婉拒后问她还有什么节目,她如数家珍告诉我们,有古老的地方戏、本民族山歌、武术、顶杠和瑶族婚嫁表演,也有现代歌舞、戏剧、杂耍等。可能是哪个初学者因不熟悉夹住了脚或打着了头,舞场欢呼声、鼓掌声一时四起,我们和瑶女的谈话被迫中止。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向上村路段寻去。突然看到路边有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何素英农庄”几个大字,显示这是吃饭的地方。进入农庄,主人介绍说此宅有500余年历史。宅内有院,搭建了顶棚,旁边花草丛生,环境清幽,几张八仙桌摆在正中央。点菜时,喜见菜名多而特别,按当地民俗分类,价钱比预想的便宜。老板娘推荐的最具特色的瑶家稀罕物——瑶山油茶,被誉为“飘香于山间,留香于齿间”的神仙汤,已列入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此外,我们5人还点了菜心干蒸排骨、小麻鸭、酒糟肉、瑶家香蔬。吃一桌佳肴,留一席盛赞。老板娘动了容,赠给我们一碟自家豆。

  “一眼千年,寻梦勾蓝。”我们利用短暂的假期,不顾远途,不辞辛劳,寻梦于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寨,为的是解答心中的疑团。过访不一日,欣喜找到了答案。这个宛如仙境的地方,原汁原味,很见功底,是真实的古瑶寨,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现在,这里正在进行旅游开发,寻求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完成又一个幸福转身。(刘炳麟)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