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化,能够做到王桂兰那样,41年来尽心尽力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丈夫,并独自一人将4个子女抚育成人的女人,真的不多见。”4月30日,新化县上梅街道鸿兴村村民王素兰感慨地说。
1955年的王桂兰,年轻的时候曾是村里的大美人。1978年,经人介绍,王桂兰与冷水江市利民煤矿工人孙泽林结为了夫妻。在那个年代,煤炭工人是个“呷香”职业,王桂兰嫁给年轻帅气,同时又吃“国家粮”的孙泽林,羡煞了无数的同龄女孩。
可好景不长。1982年,在煤矿上班的孙泽林因公负了重伤:双眼被炸瞎,双手被炸断,嘴巴被炸坏,整个面部严重变形,不忍直视。那时大儿子孙斌只有3岁,二女儿、三女儿分别只有1岁多和3个月。
阳光帅气的丈夫,一下子变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这个打击,对于不到30岁的王桂兰来说,是非常沉痛的。尤其是孙泽林的嘴唇,每隔3个月就会闭合,需要动手术才能进食。
为了帮助丈夫治疗,王桂兰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不少的债务。利民煤矿虽然报销了一部分医疗费用,部分职工干部出于同情募捐了善款资助,但对于一位常年需要费用动手术的残疾患者来说,那点钱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很多人劝她,丈夫已经这个样子,纯粹是家里的负担,要她趁年轻,再找个男人嫁了。但是,王桂兰不为所动。
王桂兰说,人不能嫌贫爱富,如果她另嫁他人,没人喂饭、没人端屎端尿的丈夫谁来照顾?3个没有长大成人的子女,谁来抚育?
在接下来长达10余年的日子里,王桂兰选择了外出乞讨来帮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筹措医疗费用以及一家人的生活费用。
王桂兰的堂妹王贵美至今还记得,那些年,王桂兰每次出门乞讨,都是将懂事的长子孙斌交给年迈的公爹公婆照料,自己则牵着双目失明的丈夫孙泽林,抱着年幼的二女儿,背着不会走路的三女儿,前往南岳、少林寺等寺庙和景区向游客乞讨。
后来,3个子女上学了,王桂兰又生下了四儿子。此时的孙泽林,经过不断的治疗,嘴唇闭合的周期越来越长,以前每年要动4次手术换成了每年只需动1次手术了。医疗费用少了几倍,压力减轻了许多。王桂兰就安心留在老家种田种菜,空闲的时候,每天清早走10多公里的小路,到新化县城华新瓷厂捡煤渣卖,再到县城进点零货到村里转卖,换点小钱贴补家用。
虽然种田的日子非常辛苦,加上每天都要照顾残疾丈夫的生活起居,她忙成了“陀螺”,但她从无半句怨言,“一个弱女子,能凭一己之力养活家人,就是最大的幸福。”
如今,王桂兰的4个子女均已长大成人,除了老四未成家,其他3个子女都组建了幸福的家庭。而丈夫孙泽林从60岁开始,也享受到了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待遇。
比王桂兰大了几个月的丈夫孙泽林说,41年来,要不是妻子不离不弃,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料,也许,他早就离开了人世。这一辈子,要问最该感谢的人是谁?那一定非妻子王桂兰莫属。
王桂兰41年照料残疾丈夫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亲友,也给身边无数人带来力量。在当地,只要有年轻男女为了一点小事闹离婚,大家都会将王桂兰的感人事迹搬出来讲述,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不离不弃,什么才是相濡以沫。(彭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