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5月18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摘 要:本文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为研究对象,探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对策,旨在促进事业单位改进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思考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主要面向对象是基层干部,包括其个人学习、培训、选拔、任用等各个阶段形成的材料,能够直接反映出干部个人的能力、品行、信仰是否坚定、作风是否廉洁等,既是干部个人最重要的人生发展记录,也是人事部门选拔晋升人才的重要依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材料收集不及时,审核不细致。

  党政机关单位的人事变动较为频繁,在干部调动过程中,其档案资料往往来自多个不同的单位、部门。在此过程中,不畅通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渠道会导致档案材料收集不及时,进而导致干部的个人资料出现了缺失,而不完善的人员档案将会对其提拔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干部个人的贡献、工作成就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个别人会利用编写虚假工龄、学历等方式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以此来达到尽快晋升的目的。在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过程中,审核不细致、核对不及时会导致这些虚假的编写内容被归档,会对档案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而且还会对档案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专业人才匮乏

  现阶段,基层干部人事档案一般由地方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等代管,这些“传统部门”的人才在专业能力上,更倾向于纸质档案的保管与利用。而要这些“传统型”档案管理人员接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就容易出现“畏难”和“畏错”的抵触情绪。一方面,“畏难”情绪的产生,与我国尚未形成上下统一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标准有关,尤其基层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另一方面,“畏错”情绪的产生,与干部人事档案的特殊性有关,作为记录干部个人重要信息的文本,档案被赋予了保密性、政治性等色彩,将其进行信息化处理,本质上就是对档案信息的“二次加工”,一旦在扫描、修图等过程中出现信息错误,或者造成原始档案损坏,就是重大的工作失职,本着“不做不错”的消极原则,导致基层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迟迟无法落实。

  (三)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率低。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可以帮助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高效完成人事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降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干部人事档案内容准确性、规范性和全面性的检查,避免档案中出现错漏;同时通过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可以有效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备份保护,大大降低干部人事档案遭受毁灭性破坏的风险。然而,很多事业单位信息化意识薄弱,管理观念、管理模式落后,导致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阶段,信息化水平很低。随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干部人事档案文件材料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如果依旧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会导致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下降,干部档案文件材料信息的错误增多以及纸质档案原件损坏频发等问题。

  二、新时期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的严格管理和高效利用:

  (一)领导重视,提高全员参与意识。领导应为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开展配备足够的资源,设置干部人事档案专用库房,实施库房“八防”管理,配置温湿度计、除(增)湿机、吸尘器、空调,电脑、复印机、照相机等设备。同时还要广泛宣传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对于单位和干部本人发展的重要性,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获得单位各级领导和干部员工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在获得荣誉、职务晋升、取得学历后及时将相关档案文件材料提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存档;同时加大对提供虚假档案文件材料及篡改档案信息等行为的处置力度,营造良好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必须建立和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制订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细分工作,可以划分为多类制度,具体为:一是针对干部人事档案制订的收集、分类等制度;二是针对干部档案的查询、阅读等工作制订的查阅制度;三是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回收制订的鉴别、归档等制度;四是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的转运制订的传递制度;同时还包括相应的保密、销毁等制度。此外,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制订相关人员的管理、岗位责任等制度。

  (三)严格把控档案材料收集入口关。为避免因审核不细致导致的档案材料编写虚假、相互抄袭人事材料等问题,应对档案材料收集入口关进行严格管控。无论是在干部人事档案的提取过程中,还是在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转出过程中,均应进行严格审查,真正做到“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凡转必审”。在审查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应立即上报,并追溯问题出现的源头,在问题得到处理后,再进行提取、转出和收集,从而保证干部人事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领导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转变以往单一且落后的档案管理方式,重视引进先进的技术,构建完善的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重管理的同时,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与此同时,注重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的建设,应通过动态化管理的方式,及时更新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并建立科学精准的档案搜索系统,从技术层面为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提供有力支持。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应在数字化管理平台中设置各层级的访问权限,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五)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水平的档案管理队伍。一是要加强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员的政治素质、服务意识等,在遵守相应的组织性原则的基础上,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进行严格审核。结合相关材料判断档案材料的真伪,用良好的服务意识减少工作中的差错。二是机关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要仔细研读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工作制度与规定,熟知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熟知与其相关的档案收集、整理、审核、归档等工作,以便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质量与水平。三是与时俱进。机关单位应定期举办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培训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掌握当前有关干部人事档案的最新技术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时对相关技术和理论进行全面认识和掌握,进一步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各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中的作用,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为干部本人、单位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罗云云)

  参考文献:

  [1]李 霞.新时期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J].《中国宽带》2022年第18卷第10期

  [2]龚水英.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创新[J].黑龙江档案,2021(04):70-71.

  [3]卢荣平.行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提升策略[J].办公室业务,2020(07):153-154.

  [4]王振华.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探讨[J].办公室业务,2022(1):145-146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