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道先在社区娱乐室看退伍老兵们下棋
本报讯 近年来,娄星区突出“红”的特色,抓实抓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提升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功能,让服务站成为服务退役军人“温暖的家”。
建好红色阵地 服务退役军人有保障
“我每天都到社区来看看书,和老伙计们下下棋、打打牌啊,每天都很充实。”早上9点,84岁高龄的水洞底镇向红社区退役老兵向道先已经和老伙计们汇合,开始一天悠然自在的生活。
向红社区是由湖南省属军工改制企业(锻造厂)职工和家属组成的社区,有建档立卡退役军人405人,其中60岁以上327名。2019年5月,社区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站长,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窗口,公开各类服务流程;建成近100米长的文化宣传廊,展示退役军人风采;设置荣誉室,展示退役军人荣誉勋章。
同时,服务站依托社区室内室外2000多平方米活动场所设置文娱活动室;结合需求开设日间照料休息室和食堂,采取与医养中心长期合作方式创造便利可及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用心用情为退役军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等方面做好保障。
“我们有什么困难、要求都直接来找退役军人服务站。他们都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我们真正体会到退役军人服务站就是我们退役军人之家。”退役军人张家根为向红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连连点赞。
传承红色基因 退役军人“本色不改”
荣誉墙、军工传承宣传栏、致敬老兵展示板……在娄星区大科街道洪源社区,处处可见用心之处。
成立于2018年8月的洪源社区,是原洪源机械厂实行破产改制异地安置后单独成立的一个社区,有建档立卡退役军人234个,大部分是退休老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加强阵地宣传,经常性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一方面凸显社区对退役军人的重视,另一方面激励退役军人不忘初心,主动融入社区、社会。
今年82岁的王运秋是洪源机械厂退休职工,独居在家,社区在取得他同意后,在其家里装了监控摄像头,并安排同样是洪源机械厂退休职工的姚顺德对其实施一对一帮扶。5月20日,姚顺德照常想通过监控查看王运秋状况,却发现监控没打开,他赶紧上门查看情况,并帮其调试好监控设备。
2019年洪源社区启动“情暖空巢”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由志愿者与被关注空巢老人签订帮扶协议明确责任,每日电话或上门询问,陪老人聊天,帮助空巢老人解决一些日常事务,如买米买菜缴纳煤气水电费,陪同上医院看病等,让空巢老人不再感到孤苦无助。
“我们是军工企业改制形成的社区,退役军人比较多。我们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让他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军工传统,对一些需要的人他们去服务,对有需要服务的人我们有人服务。”娄星区大科街道洪源社区党总支书记曾显雄介绍道。
截至目前,洪源社区已为65位空巢老人建立了档案,为34位子女在外发展,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进行了结对帮扶。这其中,退伍老兵群体有志愿者,也有受助者。
锻造红色引擎 让退役军人“处处有家”
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关系着广大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和千万退役军人的家庭福祉。
目前,娄星区11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挂牌运行,人员经费全面保障。全区204个行政村(社区)均按要求建好退役军人服务站,村(社区)支部书记兼任站长,配备一名专干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娄星区对照省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标准,围绕“抓建设、抓管理、抓服务、抓发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努力营造尊军崇军的浓厚氛围,并让退役军人参与到日常的疫情防控、走访关爱、环境整治等工作中,通过多元参与激发退役军人的价值感和存在感。目前,全区45个100人及以上服务对象退役军人服务站创成省级示范站,退役军人的获得感更深,尊崇感更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工作质量,用心、用情、用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等各项工作,引导退役军人不忘军人本色,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娄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何清锋说。(贺露明 杨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