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套用一句名言:世间纵有万般好,唯有衣多愁断肠。
我与老伴的衣裳多到怎样的地步呢?不比不知道,一比愁煞人。
1962年8月,我参加工作第一天,一根扁担挑着一床棉被、一只木箱。棉被厚实,木箱羞涩:两身冬夏装加洗漱用品和一套《毛泽东选集》。
1988年下期,我和老伴从新化调到娄底,带着3个孩子,一部卡车一次性搬完全部家当。到了现在,儿女成家立业,另起炉灶。我俩单独生活,人口减少了,住房面积扩大,家具用品翻番,特别是二人服饰越来越多,春夏秋冬服装齐备,不乏运动服、休闲服;款式多样,材质上好,如棉质、羊毛、真丝、人造纤维之类。家电、服饰等用品日趋品牌化。所有衣服分别装在大小衣柜、纸箱以及冬用冰柜里,衣架、沙发、床头也成了挂、放的地方。一句话,五颜六色的衣服满屋子都是。
我俩的衣服多得有理。在我的家乡新化传承着“养女贺生(贺寿),养崽挂青(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每到我俩生日,两个女儿就会送来早已置备的新衣服。现在,儿女们手头较宽裕,喜欢在网上抢购衣物,买回家不几天,不想穿了,又送给不嫌多的我俩。外去旅游,免不了买些具有外地特色的衣物,如贵州的黄果树衬纱、四川黄龙的御寒大褂、新疆乌鲁木齐的军转民马甲、大头鞋等。组织旅游的旅行社或保健品公司也有赠送短袖T恤和广告衫、文化衫的习惯。
衣服日增还有最主要的来路。一天,二女儿找我们聊天。她说,老公越来越发福,先前的衣服不合身了,拿来给老爸穿,行不行?我俩节俭惯了,又觉得老来无需讲究新旧,马上说:“行,拿来试试。”一试,几乎都可以穿。一天的功夫,新增男女装达50来件。从此,三个儿女家轮番奉送,连孙辈三人的衣裤帽也成了我俩换洗的“时髦货”。
丰衣足食是国家富强、人民富庶的客观反映。旧年代的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意思是指女人嫁人为的是吃穿有靠。可见那时候的女人是以吃穿有无保障做为是否嫁错人的判断标准的。全国脱贫前,许多农村还处于贫困线以下,我们几次向乡下亲戚送衣服(含鞋子),他们都不嫌老旧;慈善机构组织帮困扶贫活动,也进行得很顺利。可是现在,脱贫后的新农村振兴事业如火如荼,方兴未艾,老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时下,再把城里穿旧的衣服送至农村有点不合时宜。据网上披露,当下农村不再接受非政府行为捐赠的旧衣旧物。因此,不少人家只好把多余的旧衣物塞进道路旁的“回收箱”里,有的干脆扔进随处设置的垃圾桶。
当垃圾随便扔掉这种不思来路的简单做法,是我们这些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不愿意看到的。记得小时候上中学时,母亲承诺让我穿着新衣服进新学堂。为省几块钱做学费,母亲便把姐姐穿旧的衣服改做我的外衣,一针针一线线,照着煤油灯光,缝制至第二天凌晨。当我穿着母亲亲手改大接长的“新”衣裳时,一个“好好读书”的打算扎根在心里,成为我人生道路上努力学习、做事的力量。现在,国强民富,节约被提到了一种新的境界——以追求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力避各种浪费的社会活动。古人讲“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有各行各业在为我们服务,我们的生活才衣食住行用不用愁。“当思来之不易”,好好处理多余的衣物也是一种回报社会的态度。
如今,我俩接受儿女们的衣物时,内心里少了快乐,多了担心。担心的并非衣物太多,无办法派上用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新时期,全国各地仍有废旧衣物回收企业或点站,娄底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就是一个不错的去处。那么,过分担心而“愁断肠”的问题在哪呢?主要有两个,即超前消费和身体发胖。
我们家三代人的消费观念因年龄、经历、认知、家庭角色不同而有些差异。原初,一家人共同遵循由注重节约到注重品质,由量入为出到即时消费。尔后,在扩大内销的背景下,儿孙们把着眼点投入到了超前消费上。我俩则显得保守,预支、贷款用于消费,至今不敢越雷池一步,非常谨慎地做到工资收入与当月消费保持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是最理想的状态。宁可天天有,不可一日穷。儿女们常在耳旁唠叨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的好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他们天天玩快件,大包小包往家里拿,像发疯似的,老伴见状总要直面数落几句。我暗自联想,他们这样买衣物,总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因为这,我俩对他们缺乏理性的透支行为总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尽管超前消费可帮助自己购买超出目前购买能力的消费品,改善生活质量,甚至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但是,超前消费会导致个人未来生活工作压力过重,如若无能力偿还,那对国家、家庭、个人都是一个不利的影响。
对身体发胖的担忧始于女婿、孙女二人所穿衣服一天天变小,变小的衣服不停地送到我俩手中。穿衣知冷暖,亦知健康与否。两人的衣服尺码加大,无疑是:女婿开始肚大体胖,孙女是长高又长胖。肥胖是百病之源,女婿因胖血压升高、糖尿病缠身;孙女因胖改变体形,感冒等疾患时有发生。想想几年前的两人,我俩不但忧心忡忡,而且惋惜不已。10余年的军旅生涯,把女婿锤炼成思想、作风、执行力都很强的工作狂,近1.8米的个儿,健壮、英俊、潇洒。孙女20出头,身高1.63米,读中学时,个高苗头,眉清目秀,温婉如玉,怎么看都是个美女。衣服随二人体态的变化而变化,而体态的改变是未能“管住嘴,迈开腿”造成的。
老者身上衣引发两个话题,一是超前消费要不要力避浪费?二是身体健康要不要高度重视?观其叶,知其根。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是党和国家列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至此,我与老伴最为担心愁苦、私下交谈最多,发信息至家庭微信群的原由便有了交代。实情如此,老者身上衣无需过于讲究,“温暖适体”即可。(刘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