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7月06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李聚奎将军的“遗产”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985年12月,一位81岁的老人,看到某期军史资料上刊登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释文,就工工整整亲笔抄录了5份,并特地用粗笔写下自己的感言作为卷首强调语。然后把它们交给了身边的5个子女作为传家宝,并郑重嘱咐道:“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你们一定要牢记不忘。”他还说,“我,一个老共产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私产。”

  这位老人是谁?他就是开国上将李聚奎。

  李聚奎是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04年出生,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一师师长,率部担负先遣任务,突破乌江,攻占遵义城,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屡建奇功。后参加西路军西征,失败后,他千里跋涉,历尽艰险,历时近两个月,终于找到党中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屡立战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负责筹措抗美援朝物资。195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筹备和创建我军第一所培养后勤专业干部的学府。1955年7月我国成立石油工业部,他任部长,创建克拉玛依油田。1958年2月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66年4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77年12月任复建的后勤学院政治委员。1981年7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

  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身居高位,并长期在后勤部门主政,直接跟钱物打交道,但他从不谋取任何私利。他留在龙塘老家的两个儿子,都是终身务农;他在北京的5个子女,都是从事医生、编辑等普通职业。他去世后,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物质上的遗产,除了那几张誊抄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的薄薄的纸!

  多么微薄而珍贵的“遗产”!多么轻如鸿毛而重如泰山的“遗产”!几乎是老将军留给子女的唯一“遗产”。然而,这又不是他的唯一“遗产”。

  老将军辞世后,子女们在清理遗物时,发现在老将军生前使用的一个平常的笔记本中,写着这样一段话:“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八十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原来,这是11年前,老人在80岁生日那天写下的,生前从未示人。还是在这个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留着老将军工整的笔迹:“一、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服从组织,三、遵守纪律,四、保守秘密,五、牺牲一切(包括个人生命在内),六、永不叛党。”下面还有注解:“这是1928年8月初在平江起义后我入党时贺国中同志给我宣读的六句誓词永记在心。时年八十五岁,1989年12月31日回思”。这,老将军生前也从未示人。

  或许,会有浅薄之人怀疑,甚至讥讽这不过是“暗地作秀”罢了。但是,我要用一个震撼人心的细节来回击——

  1995年6月25日,老将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陷入昏沉弥留状态,已经不认识人了。忽然,守护在床边的儿女们见到他面露微笑,睁开眼睛,手努力向上伸出,像要去拉住什么,口中念念有词。儿女们俯身聆听,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老人念道是:“贺国中同志,你来啦……”言毕,安详辞世。

  老将军辞世之际,最后的意识里显现的,竟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在他最后的意识里,一定是清晰地映出67年前那神圣的一幕的: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倘若没有至死不渝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岂能至此!这样的“遗产”,也唯有这样的“遗产”,才值得,也才能传得无比久远和无限宽广,才是真正的遗产!(李群芳)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