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8月17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我的朋友叫老万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鸣曙

  看面相,老万天生就是一个大师级的人:方面大耳,声若洪钟,笑起来一口大白牙格外醒目。特别显眼的是,老万年纪轻轻就秃了顶,幸存的头发梳着一个伟人头,显得成熟、权威,如果着一袭青衫,丰神俊逸,绝对的名士气质,绝对的大师样子。

  生活中的老万,其实谦逊又厚道,譬如聊天,你不说话,他不开言;譬如品茶,你不端杯,他不先饮;譬如饮酒,你不先醉,他不微醺。与朋友相处,真的好脾气,对别人的过错常能包容隐忍。我常常替他担心因好脾气而吃亏受委屈,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纯属多余,老万的大智若愚让他应付各种场面游刃有余。

  与老万的相识,是因为工作的联系。作为一家国有粮食储备库的库长,每年稻谷金黄的时节,要去粮食主产地了解粮食收成情况。我工作的部门因负有资金保障职能,于是我们就有了交集。每次来到粮食产区,老万不是住在宾馆坐等粮食销售商的介绍,而是一定会来到田间地头了解粮食的成色、水分、收成情况,权衡性价比。此刻的老万,戴着草帽,头顶烈日,汗水涔涔,但望着满垄金黄的稻穗,那发光的眼神,更像一个即将收获的“粮农”。

  如果因此以为老万是个生意人,那又大错特错了。以我视之,老万虽有生意人的心计,但行起事来,却是“粮农”的实诚:云淡风轻,不着痕迹,水到渠成。

  老万是一个骨子里浸润着浪漫气息的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热爱。他在粮库想搞企业文化建设,可是苦于资金作难。老万自忖没有八卦勾魂术,也无七步麻醉散,以问计企业文化创建的名义把一拨文人雅士请到单位,也不杯盘交错,也无海陆杂陈,几杯寻常水酒,两只香甜土鸡,几盘农家小炒,一钵甑子饭,让几位文人雅士吃到“醉里挑灯看剑”。文人一高兴,自然就嘚瑟。老万趁机将大家带到会议室休息,可会议室桌上早就备好了纸、笔、砚台,不费口舌,早有那性急的按捺不住,挥起毫来。中国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可文人相聚,偏爱较劲。有人开局,其他人自不用三请四催,大家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一会便硕果满堂。这些平时创作以“平尺”论价的文人,一般情况下“苟无人情,百求罔应”,这天撇开老万的交情不论,被两只土鸡搞定,俗事促成了雅事,老万收获满满,事后精选符合企业精神的作品予以装裱,挂于墙上,这个“以食为天”的地方就变得优雅起来。我听说这故事后,学鲁迅先生笔法,乘兴写了篇《文人风度及鸡与酒及书画之关系》,描写一班文人雅士酒酣耳热之际,白日放歌,纵情书酒,各自拿出当家绝活。因有演绎的成份,只好藏之箧底,秘不示人。

  对本职工作的专注,与其说是敬业,还不如说是责任。老万骨子里钟爱的还是他的书法艺术。老万的家学渊源中就有书画艺术的基因,据称他的阿叔画鱼就是圈内一绝。我见过他画的一幅九鱼图,那几尾金鳞鲜活饱满,灵动变幻,穿行于水草之间,摇头摆尾,形神毕现,活脱脱就是那镁光灯下野性十足的鲜鱼。老万未曾师承阿叔描鱼一脉,而是另辟蹊径,专研书法。书法也非自幼开悟。

  老万的第一份工作是建筑。几千年来,无论是鸟类筑巢还是人类筑窝,无不凝聚着鸟与人的巧思,所以建筑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仔细揣摩,建筑与书法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建筑讲究横平竖直、空间组合、框架结构,书法何尝不是如此?那点横撇捺勾就是建筑的飞檐翘角。建筑是大而化之的书法,书法是具体而微的建筑。不知是这种机缘巧合还是老万的家学基因,三十岁出头的老万竟迷恋起书法来,于是师从李建人老师,勤学苦练,课业精进,几年之间就闯进了中国书法家的殿堂——中国书协。

  在我印象中,那些成了名又有艺术气质的人,要么忧郁,要么癫狂,因为非忧郁不能有粉丝,非癫狂不能称大师。老万既不忧郁,也不癫狂,但平时圈内总有一班女士跟着老万喊“万师兄”。起初我有点不解,老万怎么这么多师妹,是不是个专在一个年级打基础的降班先生。后来才知道,“万师兄”是张名片,女士们一声“万师兄”,亲昵而又热络,有如吴侬软语,风光旖旎;男士们则一律叫“老万”,直套而又响亮。

  老万的好人缘固然因了他的厚道与幽默。老万的幽默常常带有一种自我贬抑,或许这是他多年商海打拼、没有显赫家世又要引领一个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种自我保护。有回当我一时兴起顺手在他工作室涂鸦时,老万忙不迭地夸张大叫:“别写啦,别写啦,别抢了我的饭碗!”另外最明显的表现是,朋友或熟人在一起聊天,老万从不主动挑起话题,但总是恰到好处地补句,且常常令人捧腹。这种情形让我联想到一枚炮仗,别人一点燃,老万就作响。一次闲聊,一名年轻的书法爱好者慷慨激昂说起本市30多万人口,竟有14名中书协会员,实力不容小觑。然后环视同坐,竖起拇指,高声说道:“我们并不差!”老万立即补上一句:“只是不出名。”

  说话不多,做事不少,就如他的书法,初看似乎稚拙,细品却见精书。这就是老万的风格。前不久,老万担任起了书协主席,为吸引更多的人士热爱书法,老万精心打造的书法工作室——师颜斋对外开放了。开放当日,造访者云集。师颜斋集切磋、创作、精研于一体。入室右侧为一茶座,同道好友可在此阔步高谈。左侧是一书房,书架上满是各种名家法帖。正厅大堂为创作室,墙上点缀着几幅字画,简洁、清爽、明快。一张长条形桌子居中,一卷长册在案。大概是行内规矩,来客均要留下墨宝,我得以近距离观赏书法家们的表演:只见提笔凝神静气,沉思良久;运笔行云流水,畅快淋漓;收笔摇头晃脑,手如抽筋。我暗自感慨:都说文人是骚客,书家简直是骚精!

  这些年的老万一直游走在企业经营者和书法家之间,作为一家之长,他得为“稻梁谋”,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小心翼翼地管理那几十号人,打理那个“事关命根”的粮食储备库。八小时以外,他也会与朋友喝喝茶,聊聊天,但更多的时间则沉浸在他的书法工作室。尘滓洗尽,独存孤迥,不求笔落惊风雨,但愿兰花依旧,砚池向月,彤管有炜,在弥漫着墨香的空气中沉淀内心,享受散淡,享受生命中那份轻奢的优雅。

  这就是我的朋友老万,老万名叫万一群。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