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8月31日> > 第8版 > 新闻内容
浅谈如何科学开展隔代教育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娄底市娄星区石井中学 刘丽霞

  如今,隔代教育已成为农村非常普遍的教育模式,利弊均很鲜明。祖辈因生活经验丰富,怜爱之心更甚,对孩子的照顾较为周到,可以让年轻的父母安心在外打拼,孩子也能学到祖辈身上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农村大多数祖辈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和有效的管教,致使有的孩子内向、自卑、待人粗暴无礼、沉迷手机,有的厌学、逃学,严重者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隔代教育这一如此庞大的课题,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它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笔者仅围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做法,谈一谈如何让祖孙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如何给予祖辈更多教育指导,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让孩子的童年更加缤纷多彩。

  一、助力祖辈升级育孙理念、学习育孙方法

  基于农村地区祖辈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加上农事繁忙,隔代教育基本只满足于对孩子生活起居的照顾层面。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着力加强与祖辈的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等方式帮助其升级育孙理念、学习育孙方法。首先让其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祖辈的付出,其次孩子的成长是动态全方位的,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唯分数”“唯学习成绩”的倾向,争取对其学习、身体、心理、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同时,积极发掘家长教育经验,召开班级家长经验分享会,鼓励祖辈学习成功经验,不断尝试、梳理、总结,获得家教信心,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二、借助劳动教育,拓宽协同育人路径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生活在农村的祖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首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根据各年级的劳动要求进行布置,逐年升级,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其次,鼓励学生向祖辈学习生活技能。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祖辈大多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涌现了大量木匠、石匠、水泥匠等,大多数奶奶辈也都能织毛衣、纳鞋垫、踩缝纫机等。鼓励祖辈把这些“绝活”传授给孩子,这样既增进祖孙之间的情感,又能培养孙辈的生活技能,传承民间手艺文化。甚至可邀请祖辈家长进校园,把传统文化搬进教室,建立学校特色课程,进一步加强祖辈家长对劳动教育共育理念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注重策略,引导祖辈指导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经常能听到祖辈抱怨孩子在家根本不听话,只知道玩手机,看电视。针对这一现状,祖辈首先要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通过培养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如开展象棋、围棋、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让双方的相处关系更加融洽。其次,祖辈应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祖辈虽然无法检查孩子作业完成的正确率,但可以从作业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写作业是否积极,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方面监督他们的学习习惯。也可以从他们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对其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监督。

  良好的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举足轻重,作为农村学校,我们无法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但愿学校教师和祖辈家长齐心协力用爱与智慧科学地爱孩子,努力让隔代教育隔代不隔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