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中秋节,一个团圆的节日,一个念亲的节日。念家乡,思亲人,盼团圆。月亮看我时,我也看月亮。太多的旧时光来不及珍藏,太多的新时光只争朝夕忙。其实,心在一起就温暖;爱在一起就温馨。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本报特编辑了与月亮、与思念、与快乐相随的中秋专页,以纸传情,共同分享伟大时代带给我们的祥和美好。也祝福读者朋友: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 周立
老家花岭书香门口右前方有一口塘,这口塘外形像月亮,美其名曰“月亮塘”。“月亮塘”的乳名叫“茅塘子”,这也是有历史根源的,从我孩提记事时起,塘的四周长满了许许多多的茅草,这也许就是“茅塘子”的由来吧!
那时这口塘是孩子们的乐园。这口塘的水四季常清,冬暖夏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都是缘于附近有一口古井。
记得爷爷在世时,他是生产队长,公家在塘边建了一个“七”字型的大晒谷场和一排一字型仓库,另加几个洗红薯的大水池。每到农忙季节,白天生产队的人就在晒谷场上晒谷子,晚上我们这些小屁孩儿就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玩游戏、捉迷藏……开心一百!每遇到天气骤变,雷雨交加时,可把我们给忙坏了,赶紧全家出动收稻谷,一会儿功夫,稻谷堆成山,往上面罩一块塑料薄膜就算是大功告成!大家脸上汗如雨下,用手一抓便成了“大花猫”,此时,大伙儿脱光衣服就往塘里跳,溅起朵朵浪花,在清凉的水里打水仗、潜水、蛙泳、仰泳……捉鱼虾、摸田螺,个个开心得宛如小精灵。孩子们在水里玩得不尽兴是绝对不会上岸的。有时自己的父母亲在岸上歇斯底里地大喊也无济于事,非得要他们拿个长长的大扫把围绕着塘埂追赶几圈才肯上岸。
月亮塘蓄水功能好,只要一下大雨,塘就会被灌得满满的。每遇久旱不雨时,塘里蓄的水就可以用来搭救周边的稻田,缓解干旱的燃眉之急,因而我家年年都能取得丰收,可谓“良田美池桑竹之宝地”。在水源充足的月亮塘四周,勤劳的父母栽种的辣椒、茄子、丝瓜、菜瓜、黄瓜等蔬菜生长得十分茂盛。每逢搞“双枪”时,我们在田里干活干累了,就跑到塘边摘几条鲜嫩的菜瓜或黄瓜,啃出瓜汁来解渴,那真是神清气爽,顿时浑身充满力量就能继续干活。
最有趣的是月亮塘的夜景。晚饭后,月亮姐姐悄悄地爬上
了树梢,满天的星星眨着眼睛倒映在水面上,银光闪闪,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胜过了阿炳《二泉映月》中的美好意境。蛙声阵阵,蝉儿嘶鸣打破了夜的宁静。这时我会听到自家的小狗像疯了似的狂吠着,原来是从远处走来几个打着手电筒的人,他们是利用夜晚空闲时间抓青蛙、泥鳅来谋生的。近了,更近了……他们背上背着竹篓,右手握着长竹竿,左手拿着手电筒,双眼紧紧盯着水面,一旦发现目标猛地用竹竿扎过去,就能捕到“战利品”。他们中厉害的一个晚上能抓到十斤二十斤青蛙或泥鳅之类,第二天拿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
月亮塘的水,一般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涸,勤劳的父母每年春上都会放养草鱼、雄鱼、边鱼、鲢鱼……丰富多样的鱼种,放暑假时我们每天早晨背着背篓去扯鱼草,把扯来的鲜嫩鱼草撒到鱼塘里,机敏的鱼儿排着长龙缓缓游过来吃草,起初只是试探,然后就狼吞虎咽了!不到半晌功夫一大堆草就被吃完了。夏秋季节是鱼儿疯长的季节,家里来客人了,如果想吃鱼爸爸就用撒草的方式钓草鱼,往往十有八九能钓到大草鱼,活蹦乱跳的草鱼下锅味道可鲜美啦!好水养好鱼,这口塘养出来的鱼儿大的能长到二十斤左右,小的六七斤也很常见。
如今出门在外工作多年的我还挺留恋那口给大家带来快乐、带来财富的月亮塘。每每放假回家看望父母,我都会到月亮塘边转悠转悠,看着成群的鸭子在塘里戏水,看着蜻蜓在水面上飞舞,看着塘埂上瓜果喜人地生长,工作上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怡然自乐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唯一遗憾的是缺少了儿时孩儿们嬉戏热闹的场景,塘的水面越来越窄,昔日的大晒谷场被改造成了稻田,水质似乎越来越浑浊。何时才能重整,恢复原来的美貌呢?
我依恋的月亮塘啊!希望你永远是那么清澈美丽,那么有生机有活力,那么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