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10月19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挥戈斩日寇 远征扬国威 ——娄底籍抗日英雄罗锡畴事迹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锡畴

 

  △双峰县石牛乡湴田村罗锡畴故居

  罗锡畴,男,1903年生于娄底市双峰县石牛乡湴田村。他4岁丧母,父亲常年在外经商,他和弟弟曾寄居在姑母家,从小养成了勤动手、善观察、敢决断的好习惯。罗锡畴17岁进长沙楚怡工业学校,结业便进了湖南兵工厂。国民党在东征的同时,创办黄埔军校,罗锡畴毅然辞职来到广州,欲投考军校,找到在湘军任职的同乡曾省初打听投考事宜。曾很看重这个来自家乡的热血青年。1925年9月,曾任职湘军驻南始(粤北南雄、始兴两县)警备司令部军需处少校股长的曾省初,为罗锡畴谋得军需处中尉股员一职,月饷六十元,虽然只是当工人的一半,罗锡畴想:只要能进军营,其它不在乎。

  罗锡畴到职第二天即参加北伐战争,为部队领取和押运弹药,很快适应工作,连续四年都出色完成任务,但他觉得军人就应该上战场。1929年,他舍弃现职进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编入步兵队,任分队长。1930年春末,军校即将结业,罗锡畴任机枪连排长,带二个机枪班,二十多名机枪手,随时准备上阵作战。军旅生涯75载,显赫军功主要在抗日远征军的印缅之战中。

  罗锡畴先生1998年出售了他在台北市的一套房,所得5万美元,捐建双峰一中思源图书馆。2000年在台北市无疾而终,享年98岁。

  1944年春,抗日同盟军总指挥史廸威要求中国加派二个步兵师,前往印缅边境协同作战。14师和50师正转战到昆明,奉命远征。罗锡畴此时升任50师149团上校团长。全师紧急空运印度,第二天又飞到缅北新平洋,随即南下到孟关附近待命。此时新22师已推进至瓦拉渣附近,与敌人对峙。五天以后,罗锡畴团长奉命率149团南下,配合该师作战。

  史廸威在北平住过很多年,中国话说得很好,他已对罗锡畴有所了解,见面便说,“现在有个任务由你这个团长去担任,但你必须听你们师部的总联络官布朗上校指挥,他不仅受过丛林训练,而且还有一百多名有丛林作战经验的美军和你们一起行动。至于怎样行动,布朗上校会告诉你的。但我保证,一个礼拜之后,你们149团这个番号,全世界都会知道的。”罗锡畴回到团部,布朗上校也来了,他对罗锡畴团长说,“总指挥要我率领你149团,带三天给养,(手指地图)翻过这个分水岭到这个林空(森林中无树木的空地)补充给养。然后南下到卡马英以南截断敌人的退路。今天准备妥当,明天一早出发。”

  缅北地区都是原始森林,树木参天蔽日。罗锡畴团长虽然没有受过丛林作战训练、也没经验,可一看地图已心领神会。第二天,部队一早出发,通过一上午的奔走,下午转过一个山头,不料第二天下午就在山上绕圈子。晚上罗锡畴对布朗说,照今天这样走,别说明天到不了,恐怕再多几天也不能到达。布朗说没问题,罗锡畴无可奈何。他估计第三天到不了那个林空补给点,便及时叫本团官兵不准吃干饭,煮稀饭吃。果然第三天部队仍在分水岭东边。下午听到飞机声,是运输机送给养来了,可看不见部队踪影无法空投。第四天我军稀饭还够吃,那一百多美军,每人九包干粮吃完了,也分享了稀饭。第四天走到一面斜坡是大片竹林,山地作战每连带着二三十把砍刀,罗团长令全团动手二个小时砍倒竹子铺上联络布板,运输机早已在空中盘旋好几圈,见到布板投下二十几包大米和二包食盐。当晚布朗告诉罗团长,总指挥命令取消这次行动,叫我们回去。同时问罗回去如何走?罗说另择直线。布朗说另择直线恐碰上敌人,还是原路回去。他又说,如果总指挥问你这次行动的情况,你可照实情报告,不必为我掩饰。罗团长觉得布朗错了敢承担责任,不失军人本色。第五天一早往回走。爬上第一个山头已是九点。罗团长爬上一棵大树观察,发现下面那个山麓就是第一天的起点。他率领特务排开路,直朝山下走,午后二点就到了头天上山的起点。爬了四天山,八小时返回。

  几天后,罗锡畴奉命接替22师64、66两个团的攻击阵地,自然改取守势。原部队在这一带胶着了一个多月,屡攻无进展。于是改派部队到敌后切断其补给,第一次为布朗所误。现改为六十五团担任,并将罗团第三营和轻机枪连调去配属该团。罗领二个营接替二个团,兵力明显单薄。刚部署妥当,第二天黄昏便发现敌人开始连夜溃逃。罗团长第三天拂晓即跟踪追击,他身临前线。师长发电报叫他不要太冒险,他依然故我。追击的第二天中午,遇上敌人的掩护部队,他指示第六连派一班人向左,再向南走,迂回到敌人后方攻击,并要营长派通讯兵带话机随行。结果这一班人阵亡四名,伤了几名。他想一定是没有横走那么远。他立即跑到前线问通讯兵放了几卷线,回答二卷。他火冒三丈,顺手给连长一巴掌。这些人的死伤,是你不听指挥造成的。以后每遇敌人抵抗,即取迂回侧击,进展迅速,五六天前进好几十英里。

  这时总指挥部派一位美军上校来前方视察,和罗锡畴有段精彩问答:

  “你是不是在蓝姆伽受过训?”(美国在此设训练班,专门训练上校以上的指挥官)

  “没有啊!”

  “你的部队是不是经过美军训练过?”“也没有啊!”

  “咦!你没有受过美军教育,部队也没经过美军训练,怎么也能作战呢?”

  “在国内作战,我们携带的弹药有限,补给困难,处处受制于敌。今天恰恰相反,打击敌人容易得多。至于我的部队嘛,在我国不过二三流而已,我这样的团长,多得不可胜计。”

  美军上校连连点头。

  第二天推进到索卡道,日军在那里搭盖了一些竹棚作野战医院。日军顽强抵抗,罗锡畴避开正面冲突,从侧翼迂回,第二天中午将敌击溃,敌人遗尸二十余具,十余名伤患也不曾运走,并掳获汽车十余辆。

  雨季开始,罗锡畴团继续南下攻击卡马英,刚侦察地形部署攻击,即发现敌人仓皇溃逃。65团一部亦已到达西侧高地,两个团合兵一处,迅速收复了卡马英。这时罗锡畴调出所属的第三营和机枪连,夹攻卡马英与墨高之间残敌,结果取得大胜。在近三个月的战斗中,罗锡畴团屡立战功。

  部队继续在墨高附近待命。两天以后,罗锡畴团长奉令率部前往密支那,徒步沿铁道进发,百多华里,两天到达。

  三个多月前,由美国准将麦利率领国军50师的150团及30师的88团,奇袭麦支那,先占领机场,遭到顽强抵抗。因没有截断敌人后路,日军迅速由八莫增援。随后整个30师参战,仍没成功。又加派14师42团增援,围攻多日,双方僵持不下。此时50师师部亦空运到达。师长对罗团长说,麦利准将有意要你接替42团的防务。第二天师长来电,让罗锡畴团长去麦利指挥所。见面时,麦利非常客气地说,你们一路打来,非常辛苦,伤亡必也不少,本应该休息的。可是密支那的战争已拖了很久,敌我都很疲惫。我相信只要你这生力军参战,一定很快就会结束的。罗无言以对。一个伤亡近三分之一的团,还有不少人患足疾,算是生力军吗?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于是麦利派了一架侦察机,载着罗团长在密支那上空盘旋了个多小时,侦察市区及依洛瓦底江畔地形地貌。

  27日上午,罗锡畴团接替42团任务,部署完毕返回团部,不意在中途遇上史迪威将军,他和罗握手说,很对不起,上次派布朗上校带领你们冤枉爬了几天山,没有完成任务。美国三星将军,当众向异国的团长道歉,亦是新闻。

  缅北地广人稀,木材充足,潮湿甚重,所以一般房子都是木材建成,底层离地三尺多高。日寇在密支那市区的工事就建筑在房子底下,非常隐蔽。有些地方还建有反阵地,就是构筑对准日军己方的机枪阵地,等攻击部队越过这处阵地,他在后面扫射。四十二团第六连牺牲近半就是在反阵地前方。他们釆取坑道战术对付日军,上面盖块铁板,人在下面挖壕前进,后面机枪掩护。罗团长接替以后,也依样干了几天,速度很慢,每天仅能推进三四十公尺,便放弃了。他想到敌人已困守两三个月,心力交瘁。应该组织突击队,有把握取胜。他将行动方案报告师长,师长同意。由师直属部队、149团、150团各挑30名编成突击队,每人携冲锋枪一支,手榴弹八枚。由罗锡畴团长指挥,实施突击歼敌。一切准备妥当后,已是八月二号。黄昏前,罗团长偕同突击队长至第一线,一一交代突击战法。

  当晚明月高悬,突击队官兵饱餐战饭,整装待令,晨前三点,罗团长下令出发。日寇作困兽之斗两三个月,已精疲力竭。突击队闯入营地,信号弹升空,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大作。敌人惊醒,根本来不及反抗,大部向江边逃窜,企图乘木棑逃往八莫,被我方防守江边的150团一顿机枪扫射一个不剩,木排上遗尸三百余具,江中不知有多少。另一股向北逃窜,新30师张网以待,敌人挤在市区边缘几个大炸弹坑里,被我军迫击砲一顿猛轰,20分钟后,归于寂静,士兵前往搜索,见百余具尸体没有一具完整的。此役歼灭日军五六百人。突击队官兵无人受伤。

  战后,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题报道罗锡畴事迹,誉罗锡畴为密支那抗日英雄,还大量印发单行本,国人抢购。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罗锡畴银星勋章,中国149团响誉国内外,此战成远征军战争范例。(彭校林 彭亮飞)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