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10月26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期主持 李爱文

  《西江月》曲名取自于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江月令”等。双调五十字,上下两片各押两平韵一叶韵。为平仄互换曲。基调可以由作者心情、创作环境而控制,或哀伤、或喜悦。写景、抒情、怀古、记事皆可。其格律如下: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叶韵)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叶韵)

  【作品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起拍化用苏轼的诗句“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就显得不平常了。因为月光太过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这样一幅动态画就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夜间知了的鸣叫声也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清幽的夏夜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读者的视觉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仅被夜间黄沙道上的幽美所感染,更被扑面而来的稻花香所陶醉,再用“听取蛙声一片”,把说丰年的主题渲染开来。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先展示出“说”的内容,再补充“声”的来源。上阕纯然抒写当时当地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隐示人们庆丰年的幸福感。

  下片词人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黄沙道”是词人的家乡,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这时候却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字面看来,这阕词的景物平凡,语言没有任何雕饰,层次安排亦是顺其自然,然而,正是这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乡情。在这阕词中,读者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别有柔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