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10月26日> > 第15版 > 新闻内容
生产队的晒谷坪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陈远洪

  村子的东南面,有块宽阔而平坦的地坪,四周无遮挡阳光的树木和房子,从日出到日落,每一寸阳光都照耀着它,温暖着它。地坪经过修整,成了生产队的晒谷坪,可摆下五十多床宽两米、长三米的竹晒垫。每年收获的稻谷、麦类、大豆等,在这里晾晒、风选入库;收获的红薯,在这里过秤后分发给各家各户;收获的药材、烤叶、茶叶等,在这里初制加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雨雪天气,没有闲着。

  每年插完早稻,队长安排社员清除坪里的杂草、小石子等,修整得平平坦坦。然后请来工匠,修风车,补晒垫,编造撮箕、筛子、耙子等,为晾晒谷子做准备。还有,备好压晒垫的石块,每块十来斤重,用来压晒垫两端及周边,防止起风时把晒垫吹翻吹走谷子。至于晒谷人员,按惯例由三人组成:掌管灰印的保管员、记工员和妇女队长。他们是社员们心中值得信赖的人。

  七月上旬,稻子熟了。生产队开镰打谷子。各打谷点的青壮劳动力担着湿漉漉、沉甸甸谷子送往晒谷坪。一箩箩谷子倒在晒垫中间,尖尖的谷堆犹如一座座小山。一把木柄摊耙一下一下地前推后拉,把谷子推开摊薄。推过的地方,清晰展现出一道道柔美匀称的金黄色纹路,一畦一畦的,如细浪柔波。为了使谷子干得快些,一般两个小时要翻一次,让谷子充分得到阳光照射。不到半天,晒谷坪上的谷子黄澄澄的,像铺上一层黄色的金子,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当过三年记工员,晒过三年谷子。没晒过谷子的人以为晒谷比干其他农活松气,其实不然。炎炎烈日之下,要拿着摊耙不停地翻摊谷子,不到十分钟,就汗流浃背;晒得微微发烫的谷子,散发出来的热浪让人感到窒息;长期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变得黑黝黝的;过风车的谷毛毛,粘到身上,奇痒难忍;早上带来的茶水,中午就馊了。还有,从日出到日落,无一处躲荫,没一刻停歇,晚上加班是常事。若不是社员们信赖,真想去踩打稻机打谷子或干别的农活。

  晒谷子最怕雷阵雨。夏天的午后,阳光灿烂的天空,突然起了变化,乌云蔽日,雷声隆隆。这时,雷声就是命令,所有社员迅速赶往晒谷坪,操起家什,耙的耙,推的推,舀的舀,扫的扫,抬的抬,罩的罩,硬是不让雨水打湿了谷子。还有那烦人麻雀,成群结队飞到晒谷坪啄谷子吃。晒谷的人扯开嗓子叫喊,挥舞着竹竿驱散,可人一走开它们又飞过来了,跟你玩迷藏似的。有的时候,用鸟枪、铜锣进行恐吓。可日子久了,它们也不害怕了,在晒谷坪四周飞来飞去,还拉屎,扰得你心烦意乱。后来,在晒谷坪周围扎了几个稻草人,披上烂蓑衣,戴着斗篷,绘上脸谱,手握竹竿,神气活现。再用笋壳叶扎几只老鹰,挂在竹竿上,像在飞翔的样子,这下,麻雀们自然而然地飞走了。

  为了省时省力,在不下雨的天气,会把垫子里的谷子抛拢成圆锥状,拓上灰印,用晒垫罩上。第二天,掀开晒垫,用摊耙推开继续晾晒。一边晒一边用竹筛子筛去草屑、碎穗等杂物,使谷子干净利索。这样不停地摊耙翻晒两到三天,谷子基本干透了。为防偷盗,队里还派人守夜。小青年喜欢结伴来这里,带些自家的米酒和土产,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实在困了就睡在干草垛里,惬意凉快。

  每当太阳快下山时,就要开始收起干透了的谷子。先拉着晒垫档子左一下右一下,把谷子抛到垫子中间,用撮箕撮进箩筐。余下少量的谷子,则两人配合,一人抛,一人接。接谷人要站在晒垫中间,摆好架式,当谷子抛起时,手里的撮箕把谷子稳稳接住。抛谷人用力要匀,接谷人眼明手快,配合默契,比其它方法快多了。将收起谷子倒入架好的木风车,把稗子、瘪谷子、谷毛子等分离出去。一遍之后,再过一遍,这时的谷子干干净净,粒粒饱满,色泽金黄,达到送公粮的标准。

  除了晒谷子,那些打黄豆的日子也让人兴奋。收割回来的豆苗,在阳光下暴晒,豆瓣自然收缩,豆子开始往外蹦。等豆杆晒透了、晒脆了,叉起来垒成堆,十几个男人围在着豆堆周边,挥舞着特制的可转动的木槁锤,用劲锤打豆杆,让豆子从豆壳里分离出来。沉重的木槁锤反复锤打着豆杆,发出沉闷的、像鼓点般的声响,震得晒谷坪微微抖动,惹得小孩子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样反反复复地锤打,豆杆、豆壳被锤碎,大多数豆子跳了出来。感觉差不多了,用竹筛子过筛,把不要了的碎豆杆和豆壳皮倒到一边去。这时,站在旁边的孩子蜂拥而上,扒开着去拣那些还躲藏在豆荚里的豆子。你争我抢,闹的脸红脖子粗。大人见了,每人匀分一堆,孩子们也就专心专意拣豆子,不去争抢了。

  生产队旱土多,漫山遍野种红薯。从地里挖回的鲜薯,要挑到晒谷坪集中分配。有入窖红薯、破烂红薯、小根红薯。分薯要三个人合作,两人抬起司秤,一人添减记账。采取抓阄方式,号子在前的,自然很高兴,挑着担子早早回家了;号子在后面的,就站着等,或帮着没劳动力的家庭送红薯。从吃晚饭开始,要分到半夜才结束。做红薯粉丝也是最热闹的场面,选择下霜天的晚上,在坪里支起一口大铁锅,生起柴火,热气腾腾,全村小孩都来围观、玩闹,心里最要紧的是吃上一块粉粑粑。等啊等,等到整缸粉料快做完时,玩耍打闹的小孩围了拢来,目不转睛地望着大铁锅直吞口水。这时,打粉师傅把粉瓢和缸底的粉料揉成一团,拉扯成条块状放沸水中煮熟,待浮起时捞起,分给每人一小块。到手后狼吞虎咽下肚,才心满意足离开。

  晒谷坪也是社员们出集体工、队长排工的地方。毎天早晨一声哨响,社员们匆匆赶来,队长把一天的农活安排下来,然后分头干活去。晒谷坪的活动多了,队上加建了一间学习室,学习、开会、议事都来这里。朝气蓬勃的年青人,更是按捺不住寂寞,晚上不约而同地在学习室集中,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学唱革命歌曲,或排些文艺节目。晒谷坪,越来越成为社员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1974年9月,我要去省城上学了。在我离开家乡的前一个晚上,生产队在学习室开欢送会。好客的母亲,买来米酒、香烟和糖果。淳朴厚道的乡亲们,像自家有喜事般,带来柑橘、瓜子、花生、鸡蛋、红薯片,摆满了几张桌子。月儿高挂,晚风送爽,欢声笑语,米酒飘香。全村男女老少都来了,向我表示祝贺,晒谷坪成了欢乐的海洋。队长发话了,说我回乡表现好,有作为,是青年人的榜样,是队里的特大喜事。听着听着,滚烫的热泪挂在脸上,哽咽着什么也说不出来,我真哭了。在我心中,乡亲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教会我许多劳动本领和做人的道理,而晒谷坪,则是我扬帆远航的第一个码头。

  每次回家,我一定要去晒谷坪站一站,看看太阳。在我心中,晒谷坪的太阳,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温暖、热烈和富有诗意,在这里把自己的心情晒一晒,舒服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