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11月02日> > 第3版 > 新闻内容
创文应当爱于心 践于行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标志,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10月18日,双峰县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工作推进会,一系列的动员、部署、宣誓环节让与会人员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双峰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意义,也坚定了各部门“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必胜信心。在这里,“执着目标,勇毅前行”很重要,“经验积累,成绩收获”也很重要,我们应当全民参与,爱于心、践于行,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优秀答卷。

  爱于心,市民需提高创建意识。全体市民要自觉自愿投入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热爱自己的城市,赋予它爱的温度。双峰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涌现了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曾国藩,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蔡和森,“女中豪杰”“革命的母亲”葛健豪。政府应依托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促文明,打造“和森路上‘和森红’”“国藩路上‘好家风’”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家风家教,让它们支撑起社会的好风气,不断浓厚文明氛围;应在以文化人上再突破、走前列,全域推进文明创建,提高全民文明素养;应健全完善选树、管理、关爱、礼遇等工作机制闭环,集中声势策划开展重大典型宣传身边榜样,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理念深入人心,让崇德向善成为双峰全民的共同追求。近两月,已听闻“双峰退役军人勇救2名落水游客”“双峰蓝天救援队紧急救援一走失老人”“生死关头,双峰公交车司机勇当‘急救医生’”等正面典型,英勇事迹的传颂离不开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以及精神内涵的宣传。文明创建意识的加强将带给这个城市更多的光环光晕,让民众都参与进来,定会让“我是双峰人我自豪”的爱家乡观念刻入心底。

  践于行,政府要惠及人民群众。民爱家乡,家乡爱民,爱与行动是相互造就的。文明创建与群众福祉紧密相连的,创文目的应是为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更满意。“群众想的盼的,就是我们干的。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就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应从一件件“小切口”事项入手,将为民办实事制度化、常态化,一个时间段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能更加便捷高效地把事情办成、办好。信任是相互的,人民群众获得了真真切切的好处、便利就会拥护政府,支持创文。街道、社区成为“五无五创”战场,交通顽瘴痼疾得到整治,商业大街、农贸市场占道经营现象有效遏制……走在双峰大街小巷清爽舒适了,人人惠此便利,以此为荣,“破窗效应”不再,自是一番欣欣向荣好光景,群众参与度、满意度怎会不高?

  空想无用,行动致胜。双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一句口号,如果在勠力前行的万里路上成就的是县域人民生活居住环境改善,是良好社会风气的持续向上向善,是人民幸福指数和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县域文明程度的大步提升与广泛传播。那么,努力就没有白费,就是值得。

  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艰辛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坚定信念,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着眼,从群众忧心之处发力,就一定能够跨越重重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谢幸)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