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11月16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凤 仪 桥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冷水江市永兴村境内有一座古老的风雨桥“凤仪桥”,古桥取“有凤来仪”之美好寓意,《新化县志》又名“曲水桥”(县东三十里,跨岩里水)。此桥还是娄底境内为数不多的“桥庙合一”的古风雨桥,桥上有庙并供奉“关帝圣君”雕像。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为单孔石桥,桥上建有木结构茶亭“凤仪亭”,来往人员可在桥亭内饮茶休闲。清嘉庆4年(1799年)改扩建“凤仪亭”为“曲水桥庙”,庙的全称“湖南省宝庆府新化县太阳乡第十都下连村青山曲水桥庙”。古时是漩塘湾(今大湾里)资水码头至锡矿山陶塘街途中的重要庙桥,是当地信士去南岳求吉或亲人去世必报的庙王(曲水桥庙王),更是本土求吉问卦、打醮祈福的宗教场所。

  凤仪桥曾经集人行、供奉、小憩于一体。东通蓝田、长沙;南去宝庆(邵阳)、永州;西行新化、溆浦;北达矿山、梅城,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交通功能。该桥是座“风水桥”,凤仪桥建好之后,桥的周边历史上就出了三位举人(李必甲、杨温、李服田)一位中将(杨源浚,与陈天华、陈润霖并称“新化三杰”)一位少将(李传翰)。该桥一度成为迁徙外地的李、杨、欧、胡等姓氏后裔寻根问祖之依据,各外迁姓氏谱上皆会记载“青山曲水桥或青山曲水桥庙”,有的姓氏后人专门到桥上拍照合影,久久舍不得离去。

  1935年11月29日,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湘西桑植出发,来到锡矿山“扩军筹饷”,并派出红军一个连的兵力经此桥南下,到连溪市(今涟溪桥社区)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抗日宣传和任务警戒。红军过境恰逢天雨,发现桥亭椽梁毁损漏雨滴水,百姓多行不便,故组织战士将桥修葺一新,得到群众热烈拥护,并将该桥称为“红军桥”。1949年10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60师478团在锡矿山打败国民党白崇禧部队(衡宝战役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解放军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乘胜追击,连溪市宣告解放,并在凤仪桥边开染布坊的钟孝江店铺用“陕甘宁边区发行币”购买大量棉布添置冬季军服,钟先生成为“拥军模范”。因此,百姓又称此桥为“拥军桥”。

  凤仪桥古香古色,风景优美,建筑独特。四周名胜古迹众多,比如温泉古井、温塘湖、小龟山、连溪古桥等等,真的令人流连忘返。故作诗以记之:有凤来仪曲水桥,长龙起舞竞妖娆。红军驻扎垂青史,抗日宣传唱古谣。衡宝战场歼蒋匪,锑都解放寇顽消。龟山寂寂春秋月,足下温塘波影摇。(李光明)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