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娄底市医卫科技特派员把初心使命“写”在田野大地上,分赴全市89个乡镇、街道、林场,将专业的急救知识“送”进乡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越来越多的“第一目击者”学习技能,抢抓黄金时刻,让急救实现“时间最短,速度最快,救护最佳”,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急救时都在与死神赛跑,尽全力拯救生命。
11月1日,娄底市召开医卫科技特派员进乡村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工作推进会,旨在面向乡村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心源性猝死的黄金抢救时机为发病后4分钟,其他意外伤害及突发疾病的最佳抢救时间虽相对较长,但仍遵循越快越好原则,且需谨慎处理伤口。此次专业培训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
市卫健系统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把开展医卫科技特派员进乡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卫健委以及各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扛牢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指导,及时纠正偏差,总结经验。各县市区卫健局以及乡镇卫生院协同配合,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与落到实处。
娄底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联合印发《娄底市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规划》《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年度培训实施方案》,制定路线图,对标对表高质量实施。市县(市区)两级人才办、卫健委按照“需求导向、双向选择、精准对接”原则,通过派出、派驻单位双向摸底,按需配送医疗专家服务基层;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临时党支部打造“三个一”品牌,常态化建立医卫类科技特派员下乡工作局面,打通医疗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应对突发事故,除了专业救援能力的强大支撑,还需要提升公众自救能力。为打通急救体系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今年,娄底率先采取线下与线上、培训与科普相结合的方式,进乡村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分步有序推进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不断提高乡村“第一目击者”的急救实施率。
医卫科技特派员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效能和专业特长,做好全面、细致的准备,把真功夫学在身上,把硬功底攥在手里,把最关键、最实用的应急救护技术传播到乡镇基层。
在荣华乡田果村,村医苏忠兰喊来附近村民,向前来授课的娄底市医卫科技特派员吴孟良、王展辉取经。两位医生跪在地上,在模型上演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村民点赞,“第一目击者最美,‘跪着’比站立更高。”
吃东西被异物卡住了怎么办?发生过敏性休克了第一时间怎么处理?身边有人心跳骤停如何施救……11月28日,在新化县卫健局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班上,娄底市中心医院专家以“理论+实践”的模式,向学员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顺利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后,学员还可获得娄底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合格证。
这样的场景,在娄底各个地方上演。市卫健委通过新闻媒体、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文艺宣传、橱窗板报、编制学习资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组织专业的师资队伍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部队、进警营、进社区、进农村,开展急救知识现场培训活动40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5万余人次,深受广大市民好评。
一次出手,一线生机,一条生命。娄底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壮大人才队伍、完善组织形式、探索长效机制,切实为基层医务者提供近距离、易掌握、高品质的急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他救的意识和水平,为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贡献力量。(邹娜妮 刘芾 张东红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