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持 李爱文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春”等,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阮肇和刘晨到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做客。回家后,其子孙竟然已过七代。他们重入天台寻访仙女,踪迹已杳。怅然喟叹,后来有人借这故事作曲调名为“阮郎归”,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以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代表: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宋代词人尤喜用阮郎归曲调。这曲调韵密,但音韵平和,适合寄情,是小令中颇受青睐的词牌之一。
其格律如下: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中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作品赏析】
阮郎归·客中见梅
作者/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起拍告诉读者,词人是一位远离家乡的客子。“年年为客”道出飘泊时间之漫长,“遍天涯”道尽飘泊空间之辽远。亦真实地表达了词人深重的羁旅之愁。“梦迟归路赊”,还家的好梦,总是姗姗来迟。一个“赊”使得伤感和郁闷之情挥之不去,显然,客子这一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词人于榻上辗转,忽然见到那浸透了溶溶月色的窗纱上,映现出一枝梅花横斜的姿影,是那样的孤傲、清绝,像极了眼前的自己。
换头句笔锋一转:“肠未断,鬓先华。”不写梅花,转而写人。年年天涯,梦迟路赊,纵未愁断,也已是早生了白发。人自然是:“新来瘦转加。”一天天憔悴下去了。“角声吹彻小梅花”说明梅花(词人)正在伤心抑郁之中。此情、此境,梅为客子?客子为梅?恍难分辨。结拍一唱点醒:见梅思家“夜长人忆家。”此一句最是深情,通篇之感触、皆汇于此。以“家”字作结,结得朴厚、含蓄,意味深厚绵长。正是这阕词的情感终极归属。
这阕词脉络清晰,梅花客子层层相对而出,客子之伤心郁闷与梅花之孤寂交织处,将梅枝月下寒影之意象与客子羁劳憔悴之形象印合为一境,梅花隐然而为客子之象征,又隐然指向所忆之家园,可谓清新。全词主旨虽然是写客子之愁苦,但写出了月下梅枝之寒影,其清绝之韵,亦是客子之精神,于抒发愁怅之同时也含有一种高标韵致。最能激起羁旅他乡游子的共鸣。不失为一阕含蓄、韵味深长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