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12月29日> > 第5版 > 新闻内容
艺术归乡 高质量打造文化强县的双峰实践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地村民到开健工作室“赶集”

 

  △走马街书画一条街的艺术家正在创作

 

  △双峰县走马街镇书画一条街

  冬日的阳光斜照在开健美术馆,让这栋600余平方的建筑熠熠生辉,每天来自该镇的村民像赶集一样来到开健美术馆。“这种剪纸简直就是出神入化,将历史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剪纸这种非遗传承,把乡村美术馆打造成了农村孩子的乐园,让更多乡村的孩子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和美乡村的建设”,前来“赶文化集”的村民发出由衷地感叹。

  开健美术馆位于双峰县锁石镇金紫峰村,自2022年建成以来,锁石镇附近的村民慕名而来,开健美术馆总共三层,青墙青瓦。“我为了实现多年的‘艺术乡建’梦想,我将城里的房子都卖了……”,该馆创建人王开健是一个公务员,在县直部门工作,但同时他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剪纸研究会副会长、省级非遗项目(湘中剪纸)市级传承人。近年来,他积极参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开展非遗剪纸“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景区、进农村”的五进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对艺术的热爱,让我选择了建设这个工作室,我希望不仅仅是建工作室,更重要的是让艺术进入乡野,进入广大农民家庭,通过艺术归乡,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王开健在锁石镇芙蓉村领衔创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剪纸主题教育展馆,指导村民建起了“三荷农庄民俗博物馆”,并成功引进老乡到锁石镇建立千亩荷花基地和芙蓉稻田公园。今年7-8月份,为期一个月的首届“2023双峰县锁石花之缘荷花节”在芙蓉村上尧荷花景区举办,吸引了近3万群众前来现场观摩,带动了餐饮等产业的发展。

  “艺术归乡”的走马街模式

  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走马街镇,16家书画工作室在该镇的“书画一条街”显得格外醒目,这些工作室一字排开,“这些门面由政府集中租赁,免费供给这些书画艺术家使用,除了笔墨纸张,这些桌凳等办公用品全部免费。”走马街镇四级调研员胡杰雄说。

  艺术在走马街镇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沉淀。“如果说,说到艺术,说到我们镇的书画,我们很有底气,我们的底气来源于民间艺术的兴起。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给我们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走马街镇党委书记张江龙介绍道。正如张江龙所言,在走马街镇有中美协、中书协会员8人,省级书协、美协会员30余人,还有一大批市、县书协、美协会员,更有书画爱好者3000余人。

  因为走马街镇的“书画底气”,许多大师自愿返乡、归家,今年67岁的艺术家曹培亮从小爱好书画,一直在株洲从事玻璃工艺,“书画一条街”建成后,他回到了家乡。“我们镇对我们这些人的重视可见一斑,专门搞了这么一个书画一条街,我就回来了。你看,这里的创作氛围很好,我就专心在这里搞创作,要让我们的艺术风生水起。”曹培亮心直口快。

  蔡有义,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放弃了厦门某文化场馆的高薪请求,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该镇的“书画一条街”搞了一间“蔡有义工作室”。

  “我们创作的作品不愁没有销路,全国各地的收藏家和书画爱好者都是带着兴致而来,满意而归。就书画而言,它直接带动了我们镇里相关产业的发展。”胡杰雄难掩他的激动之情。他说,走马街的“书画直播室”正在筹备中,不久后,走马街的书画通过新媒体传播,让走马街的“书画”走向全球。

  诚然,因为有蔡有义、曹培亮等大批艺术大师的回归,让走马街变得不再“平静”,以王憨山故居(美术馆)与“走马街书画一条街”为核心,带动了该镇书画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文旅融合的发展,因为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博士村”的诞生。值得一提的是,该镇的枫树村先后走出了博士生10人、研究生58人、本科生232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到处活跃着枫树村人。

  “通过文旅融合,我们将集聚一大批包括研发机构、创意设计公司、产品工业造型设计、装裱、非遗、古玩、传统艺术活动、餐饮、娱乐休闲等产业,它们的集聚将增强我们的活力和实力,在提升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村庄民宿、农产品、文创产品发展,村民收入提高,切实享受到艺术振兴乡村带来的红利。”张江龙对此踌躇满志。

  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同样,在双峰杏子铺镇,该镇重点打造“文旅融合”这张牌,该镇利用文化为载体深挖乡村文化和乡村民俗特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挖掘旅游体验项目,提炼出各个乡村独有的文化特色,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溪砚展览馆、黄鹤庚美术馆、秦汉美术馆集聚于杏子铺镇双源村,为当地及周边居民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更加美好、更健康的休闲环境。

  “我以前在外地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财富,于是我带着‘乡愁’回到了我的家乡双源村……”刘锡忠是国藩溪砚展览馆的创始人,前些年,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一度没落。2004年以来,刘锡忠、曹长桂等矢志重现溪砚风采,带领曹冠明、曹彦、刘锡军等工匠,坚守技艺传承。随着其制作工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溪砚逐渐得以复兴。目前,溪砚制作工艺主要活态传承群体为国藩溪砚工艺有限公司、湖湘溪砚工艺有限公司,建有国藩溪砚展览馆和湖湘溪砚展览馆。

  更值得一提的是,享誉全国的艺术大帅曹明求,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于艺术领域取得诸多成绩。同样,他也“艺术归乡”,建设了“未明书屋”。尔后,他将他亲手建设藏书3000多册的“未明书屋”无偿捐给政府。

  正因为如此,“艺术归乡”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双源村、溪口村等水府庙示范片区所属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等。2023年,杏子铺镇相继承办双峰县首届龙舟文化节、中国旅游日娄底主题活动暨双峰县旅游发展大会等旅游活动,累计到访游客20余万人。

  “艺术乡建”的双峰实践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也称艺术归乡),又称“艺术乡建”,在我国乡村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艺术乡建”的模式也具有多样化。以艺术的形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使乡村中所保留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当代主流城市文化进行碰撞、融合和发酵是艺术介入乡村生活所关注的重要部分。艺术乡建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领域,艺术参与到乡村振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也是艺术发挥其社会功能的责任。

  双峰“耕读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院士之乡、书画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双峰民间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风生水起,尤其是“艺术乡建”成为双峰县文艺界为乡村振兴赋能的一项特色工作。

  双峰还广泛吸引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文化服务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据了解,近年来共吸引社会资金1.5亿元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掀起各行各业积极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服务的氛围,彰显双峰特色,成效初显、反响良好。

  目前,双峰县有一定公认度的民间文化场馆已发展到19个。位于杏子铺镇涟水村曹明求美术馆于2019年建成,总占地1018平方米,藏有图书3000多册。2023年5月,曹明求将美术馆无偿捐赠给政府,作为县图书馆的一个分馆,吸引当地民众及外地游客参观休闲。走马街镇将王憨山故居(美术馆)与走马街书画一条街建设成为该镇的文化艺术中心区,年接待企业、学校等单位组团观摩1000余人/次。位于梓门桥镇长来村王旭潭美术馆,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回屋里”艺术展,分别以“方言”和“稻香”为主题,展出了书画、手工、瓷器、摄影、剪纸、绘画、装置等领域作品共220余件,为村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口。

  双峰还拥有一批热爱艺术并不断进行创作的艺术家群体,创作氛围浓厚。位于井字镇增峰村望岳美术馆,投资300万元,藏书3万册,有阅览室、创作室、培训室和会议室等,图书馆无偿向周边村民开放。此馆举办了井字镇首届书画展,打造出了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书画作品,吸引了5000余人/次参观学习。位于印塘乡光华村李希特艺术馆是“民间工艺美术师”、湖南省“剪纸艺术大师”、湘中剪纸传承人李希特老师创建的。他将几十年来创作的艺术作品、资料文献等展示出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基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艺术归乡,就是把耕与读实现良好结合。艺术家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回报养育他的这片土地,来感恩帮助他成长的父老乡亲,来为党的乡村振兴伟大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说到“艺术归乡”,著名作家谭谈说道。

  (王友专 谢昕华 李赛妮)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