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1月18日> > 第5版 > 新闻内容
贺永魁:“舞春牛”是祖传的珍宝,不能丢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舞春牛”是冷水江市在春节期间进行民俗活动的传统舞蹈,也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鲜为人知的是,该表演曾经消失40多年,一直到近几年,在贺永魁和他带领的沙塘湾和谐艺术团的努力下,“舞春牛”才重回大众视野,焕发出新的光彩。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对于75岁的“舞春牛”非遗传承人贺永魁来说,70岁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纪。前不久,贺永魁家乡的学校邀请他将“舞春牛”带入校园,让孩子们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舞春牛”是冷水江市稻作文化发达地区的一项特有的闹春文化活动。每到春节或开耕时节,沙塘湾、金竹山等地居民用木头或竹蔑扎制成外形逼真的耕牛,结合扭秧歌和梅山山歌等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游乡祈福,以此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现场,“舞春牛”诞生的故事,在贺永魁的口中娓娓道来。孩子们认真聆听,并跟着沙塘湾和谐艺术团的团员们一起学习了部分动作,欢乐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沙塘湾中心小学学生李羽馨说:以前我看“舞春牛”的表演,只觉得它很厉害,直到今天我知道了它背后有这么多的意义,更加懂得要珍惜粮食,不浪费。

  据考证,冷水江市的“舞春牛”成型于清代康乾时期,却在1964年停止表演。一直到40多年后,在市文旅广体局的支持下,贺永魁和好友们成立了沙塘湾和谐艺术团,着手恢复和创编舞春牛习俗,恢复舞春牛表演。

  十几年来,除不可抗力,每年的正月初二开始到正月十五,沙塘湾和谐艺术团舞春牛队就会到周边村寨乃至城区进行巡回表演,并有意识地参与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多次在全省艺术节、省、娄底市“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中摘金夺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受众、演出目的等因素的不同,贺永魁等人不断调整、改编仪式环节,“舞春牛”逐渐由固定的节日仪式转变为一种脱离节日语境的表演节目。现在,人们在不同舞台上都能看到“舞春牛”的表演。

  近日,省文旅厅官网发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示,贺永魁的名字赫然在列。近年来,正是在贺永魁不断努力下,“舞春牛”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颗湖湘文化的灿烂明珠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舞春牛”不只是一家一姓的传承,更是冷水江稻作文化、湖湘文化的“活化石”,而推动“非遗”积极融入创新文化业态,对于丰富公共文化、提升冷水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沙塘湾街道党工委委员、文联主席黄玮婷说:“我们沙塘湾地区是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这里,我们有“舞春牛”、烧宝塔、毛板船等非常富有地方特色的一些艺术瑰宝。今后我们会组织更多的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等这样的活动,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间文化。”

  (曹丹 郭佐平)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