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四季更换,岁月流转。一个个坚实足印如同跳动的音符,脉动着诗与远方的美好旋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23娄底文旅广体的“高光时刻”。本期刊发《2023娄底文旅广体回眸——文化篇、艺术篇》。
文 化 篇
△附近居民在娄星区图书馆南垅社区富厚名城服务点阅读
2023年,在省文旅厅、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娄底市认真落实《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我市公共文旅体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真抓实干,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创建“悦美娄底”公共文旅体服务品牌,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了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统计数据进一步提升
2022年度我市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为3.96人次,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56㎡/人。据数据统计,2023年度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人次指标、人均公共文化场馆面积稳步增长,排名稳居全省前列。
阵地建设进一步突破
2023年初,省文旅厅公布了2022年度“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我市四地入选,含一个乡镇和三个村级文化中心:即双峰县梓门桥镇综合文化站、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办事处沙塘湾居委会、涟源市杨市镇板桥村文化活动中心、双峰县荷叶镇石林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23年12月,我市1镇4村成功获评2023年度“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比2022年度增加1个。含:娄星区大科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娄星区蛇形山镇秋湖村综合文化服务、涟源市湖泉镇川门村、双峰县沙塘乡民实村、双峰县荷叶镇金凤村。第七次全国图书馆的评级完美结束。冷水江市图书馆、双峰县图书馆、涟源市图书屋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娄星区图书馆、新化图书馆成功创建国家二级图书馆。
文旅融合进一步彰显
当前,娄底市2099家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市89个乡镇(街道办)都完成了文化站的建设,建成县级图书馆分馆90个、县级文化馆分馆84个,乡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夯实。全市27个A级景区响应省市号召,共同推进旅游景区公共服务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文旅的融合。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落实了省规定的免费开放项目,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要求。尤其是我市将社会力量建成的乡村图书馆纳入统计后,我市的文化场馆服务人次有了新的飞跃。
惠民氛围进一步浓厚
2023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娄底旅游发展大会、2023年第二届网络春晚、2023年元宵喜乐汇等大型文旅活动撬动了整个娄底文旅。非遗、湘剧进校园,足球、武术等体育项目进校园,周末剧场,文旅志愿者行动,“我们的节日”传统展示展演,“三湘蒲公英、欢乐潇湘”等文化惠民、送戏下乡,以及脱贫县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丰富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展示了娄底文化的魅力。据统计,2023年,我市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共计举办活动150多场,含各类文化艺术课堂、采风、公教美育课堂。9月14日至17日,娄底市旅发大会引来了40多家媒体关注,10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线上线下累计达4亿人次关注。同时,县乡村三级联动,四季村晚月月不断,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聚焦了人气,展示了乡村文化的力量。
悦美品牌进一步蜕变
2023年,我市强力创建“悦美娄底”公共文旅体服务品牌,旨在推动文旅体融合,以文惠民,以品牌为载体,以更加赏心悦目的文旅体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需要。“悦美娄底”公共文旅体服务品牌,包括以“阅美娄底”“乐享娄底”“跃动娄底”为主题的三大公共服务新空间,全力打造阅美娄底读书吧(廊、屋)、乐享娄底艺术站(点)、跃动娄底健身场。当前品牌建设顺利推进,2023年10月31日,以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娄底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名义三家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悦美娄底”公共文旅体服务品牌创建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2023年11月22日,“悦美娄底”公共文旅体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启动暨第一批“阅美娄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授牌仪式成功举行,全市29个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正式授牌。按照《方案》,推动“微阅读”,抓好“四个一批”,春节前将建成一批微型读书吧,提质一批社区图书室,以此提升全民阅读软硬件水平,塑造“书香娄底”“文明城市形象”。
艺 术 篇
△情景表演唱《茶几蛮香》
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圆满完成2023“玉兔呈祥·娄底元宵喜乐汇”活动、湖南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暨第四届湖南非遗购物节活动的戏曲专场演出。2023年6月29日到双峰石井镇联合开展2023年娄底市“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娄底市文旅广体局捐款帮扶慰问金5万元,市地域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为当地群众演出了精彩文艺节目。2023年,全市共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文艺惠民演出活动650场次,送书画作品18200余幅。大型现代湘剧《千里寻党》经加工、打磨,以最高标准参加了雅韵三湘优秀舞台剧目展演活动。大型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于2023年12月上旬参加第十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展演,获优秀剧目奖。
着力抓好艺术创作
全年新创剧目9个:情景剧《典亮生活》《黄桃熟了》《茶几蛮香》、新化山歌剧《在他乡》、现代花鼓小戏《百万调解》等。复排剧目8个:大型经典湘剧《三打白骨精》、经典折子戏《昭君出塞》《周氏当绢》《琵琶上路》、大型花鼓戏《五女拜寿》等。
积极组织项目申报
组织全市国有文艺院团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大型花鼓戏《五女拜寿》、大型经典湘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12个项目申报了省文化和旅游发展资金,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30万元;《绿满锑都》《橘颂》《家风的力量》《在他乡》等作品申报了省级文艺创作重点项目;《风雪长征路》《非红不可》《战士罗盛教》申报了《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重点选题。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青年文艺人才参加“贯彻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省文艺精英人才(高级编剧)提升班;申报文旅部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组织刘冬兰、杜超、肖燕灵芝、蒋忻谕复排折子戏《昭君出赛》《周氏当绢》《琵琶上路》参加“湘戏新角”2023湖南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刘冬兰荣获“风尚新角”;组织各文艺院团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开展的“贯彻二十大·百团百角唱新歌”全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黄桃熟了》《茶几蛮香》《再续禾下梦》入选全省云展演;积极组织参加湘鄂赣三省中青年书法作品展。(邓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