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3月07日> > 第4版 > 新闻内容
小镇故事:一位95后乡村教师的自述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故乡8年,她曾经怪过妈妈,为何早早让她上当地的师范学校,15岁就定下人生中教师的角色。“其实她当时想去北京上舞蹈学校,但是就业不好。”胡江婷的母亲回忆。

  一如预想,作为一名定向师范生,她毕业后,成为娄星区杉山镇坝塘小学的一名老师。

  任教以来,她逐渐投入工作,孩子们缺什么,她就补什么,不会拼音,就一个一个教;没有兴趣课,就自己上舞蹈课;缺乏家长的关爱,就在孩子进步时为他鼓掌,做错时及时纠正。

  她说,这份职业能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有时候觉得,在影响一小部分人的人生,而他们在变得越来越好,你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以下是胡江婷的自述:

  城区学校有的,乡镇孩子也要有

  坝塘小学是离城区最近的乡镇小学,我从家里开车过去20分钟,很快。每天8点左右出门,8点半上课。也是因为离城里近,周边有条件的家长会把小孩送到城区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少。我刚来时带的第一个班有将近30个人,现在带的班只有7个人。

  我是定向师范生,必须要教5年。到今年,已经教了8年了。任教这些年,能很明显感觉到人口的迁移,留下的学生多是爷爷奶奶在照顾,家长离异或者外出打工。

  其实这些年,学校有很大的变化,越来越规范,相关政策倡导落实变快、也变好了。比如之前的“教育五项管理”,就是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也就是让他们不带手机、早睡等等,规范一下就有很大改善。

  包括提倡教育减负,一二年级的学生实行无纸化测评,不用笔试考试,原先觉得很难落实,去年我们参与了一些教研讨论后,很快开始实践,我们会给他们做卡片,设置一些游戏情境去引导。像原先,老师还需要专门去教他怎么答卷。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知识会了和要考试是两回事。

  这些规定,乡镇学校落实起来不容易的。例如实行学前教育“去小学化”,那么孩子刚念一年级就需要更快学会拼音,才能正式进入课本学习。城区学校想了很多办法,搞拼读大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技能。其实是家长一起出力,在家教。

  类似的活动,乡镇学校没有过多参与要求,因为学生不多,一个年级也就一个老师,搞不起来。但我想着,城区学校有的,乡镇孩子也要有。就找城里的老师,把相关的资料全部拷贝下来,针对乡镇的学生做拼音攻略,也搞比赛。家长没法管,我就一个个孩子去教。

  城区学校还做了“领航课”,就是专门有一套系统课教学生“铃响进教室”“排队上厕所”这种规矩,刚上来一年级的孩子,真的非常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学校生活的规范。同样,我就把这一套也从城区搬过来。

  中小学提倡素质教育、上兴趣课,乡镇没有对应的老师。事实上,我是拿的语文教师资格证,但之前是学舞出来的,我就自己在学校搞舞蹈社团,给学生上舞蹈课,真的发现很多非常热爱跳舞且很有天赋的孩子。

  就这样,一些原先没有的东西,就慢慢这么建立起来了。回想起来,挺有成就感的。我带过三个1年级,还带过几个其他年级,有两个班本来是年级倒数第一名,最后都正数第一名。我发现他们不是不会,是习惯不好。他们家长不怎么管,我希望他们自己能好好地成长。

  汉服,不只是汉服

  其实,小镇青年多少是向往大城市的生活的,不过我想着,如果在小地方能把自己的生活过精彩,也是非常不错的事情。我是一个很喜欢探索自己爱好的人,如果能解锁更多新技能,我会非常开心。

  我大概在2018—2019年的时候接触汉服,当时是觉得很好看。越往深走,了解汉服的相关知识,越能发现文化底蕴。后来就参加了汉服社。那时,可能有的人穿汉服,拿现代包,或者穿长筒靴。我不行,我一定要搞“全套”,包括发饰发簪。刚开始在娄底穿出去,会有人以为是唱戏的,甚至在北京也有人这么说。现在,平时穿出去,家长就会告诉小孩,“你看,这是汉服。”

  我觉得我们这些年是有成果的,刚开始是搞小“雅集”(“同袍”一起做的小活动),到后来和省内其他汉服社一起联动,参与“新国潮汉服节”这样的较大型活动。娄底汉服社的人也增加的非常快,微信群也满员扩展,跟其他城市的汉服社团也逐渐建立起联系。

  因为想要更完整的复原,我跑到长沙学古典服饰妆造,又因为很多复原的细节市面上买不到,又逐渐学会自己制作簪子,买胶水、买花片去做。总之,是在不断解锁新技能。

  而且我会穿着汉服去给孩子们上课,上古诗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的是南宋金兵占领中原,诗人陆游盼望收复失地,我当时穿着宋制的服饰,裙面是《千里江山图》。诗词离他们有点远,但说衣着,说活生生的人,他们那时在干什么,他们会觉得更有直观的感受,他们也更感兴趣些。

  回头看这些事,我会感觉,在小镇里面,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我是能影响别人的。

  (郭雅倩 王高原)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