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身体怎么样?睡眠好不好?数学听得懂吗?有没有和爸爸妈妈联系?”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一位扎着马尾辫,穿着朴素的女老师正在和一位学生在促膝谈心,这样的场景在每周日的晚自习前,都会重复出现。
她先后被评为“娄底市优秀评卷老师”“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她就是双峰县梓门桥镇梓桥中学初三219班的班主任彭霞老师。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25年的教师生涯,20年的班主任工作,她潜心教研,以校为家,爱生如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出最美的花”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感化一个顽劣学生比在课堂传授知识更具有社会意义”,她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拥有着无限可能”。
作为班主任,她因才施教,不以成绩定学生的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以应得的关爱。班里有一位留守儿童佳垚,父母长年不在家,和奶奶相依为命,学习成绩不好性格非常内向,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下课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课桌前发呆。老师找他谈话,他也是一言不发。长此下去会出问题,彭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要改变他,首先要用爱去感化他,此后,彭老师就变戏法式的关心着佳垚,可能是一份默默出现在抽屉的他偏爱的奶黄包;或许是他脚崴后的一瓶云南白药喷雾;还有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谈心交流;看到亮点不失时机的表扬和奖励他。慢慢地,这个孩子脸上笑容多了,学习认真了,生地会考提高了30多分,孩子的自信心有了,性格也开朗了,也渐渐和老师成了有话就聊的朋友,甚至于晚自习下课了,教室里还有他在专心学习的身影。看着越来越懂事的孩子,奶奶总是说:“孩子能遇着彭老师,真是孩子的福气啊!”
她对待工作如同对待生命,每一天都充满活力和热情。学生是她工作的原动力,而“爱”就是她愿意和能够付出的全部。
工作以来,彭霞老师一直是教数学和历史,她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她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难点在一步一步的探究中更容易被突破,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总是能碰撞出思想火花,成绩突出。她所带的班级在初中毕业会考中综合成绩获全镇前列。
除了教学工作,她还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活动,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校的小年轻们。每当新来的老师在教学遇到难题时,她会耐心指导,并给予他们一些中肯的建议;当他们有班级管理的困惑时,也会细致地帮忙分析,寻找最佳解决的办法。在她的帮助下,新入校的朱老师很快适应了教学工作,并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
“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自己得成为学生”,这是她的至理名言,她始终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要同学们做到的,自己同样做到,与同学们一同住校,一起晨跑,早自习准时出现在教室,晚自习与学生们一起学习讨论。她面对工作积极上进,面对生活乐观进取,她不仅教授知识,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她始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让她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现在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放假后也会常来看望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说,“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就,便是在成就学生中来成就自己”。她坚信只要有爱“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出最美的花”。(陈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