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3月07日> > 第14版 > 新闻内容
桔 黄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梁文武

  在秋日轰轰烈烈的眩晕中,伯的门口挂满一串串黄灯笼。

  我就在这眩晕的喜悦中,回到了家乡,湘中一村。这次回来,没有任何目的,颇似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沉思,其实也不是,是冥冥中对故土的思念,让我的心身回故乡,吸一缕乡愁的空气,吮一口乡愁的清泉,尝一瓣乡愁的蜜桔。

  我,伯,堂弟的笑声很爽朗,引着我们朝四周环绕的大山瞧。过去,村似聚宝盆,弯弯曲曲的小路蚯蚓样爬到村外世界。每年寒暑假,父亲牵着我的手,从山外往村赶,去见八十岁的奶奶和伯。我甩开父亲的手,被山间蚱蜢、蝴蝶、鸟所魅惑,在深及腰的草丛里跳进跳出,惊起山鼠“吱吱”叫。这时,我攥住父亲铁一般的手,直往他怀里扑,山谷尽是父亲钟鸣般的笑声,久久萦绕。

  父亲和我说起了咱家。爷爷早逝,奶奶含辛茹苦带着一家八口。解放前,我们是贫农中的贫农,家里打草鞋卖,可除了外出的奶奶,其他人冬天里都是赤脚,草鞋要拿到街上换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每天的伙食就是几十粒豌豆,数,不能多,也不能少,至于兄弟姐妹之间,谁谁关系好,匀几粒给对方吃,奶奶不管。父亲正是拔节的时候,成最大受益者。一解放,地主的田分给了贫农,哈哈,咱家有饭吃了。姑姑们相继嫁出,负担轻了,伯去了十几里外的小学,成绩优异,初中却突然辍学,因为,父亲要读书了,家里只能负担一个读书人,学杂费都得借!

  伯辍学不久就结婚了,小孩是一个接一个地生,没有避孕办法。山外几十里的中学,父亲的学习生活像一个在冬天里翻着衣裳找虱子的乞丐,尴尬无比。他身材魁梧,费布,仅一身衣裤,无换洗。体育课跳高,他一个箭步冲了过去,以一个弧形的曲线越过栏杆,迎来同学们轰炸机飞过般的掌声,可“噗”的一声,他唯一贴肉的校裤裂开了大嘴“嗤嗤”笑。女同学别过脸去,男同学没笑,也没了掌声。班长把他拉到一旁,偷偷塞给他自己的备用裤。父亲脸红了整整一个星期。

  有了田,日子见好,至少没饿肚皮了。可后来自然灾害及其他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民又开始食不果腹。父亲出山当了工人,娶了母亲,带她回村里见亲人时,偷偷摸摸说了一句话:这地,屙屎不起蛆!

  堂弟他们好几岁了,还穿着开裆裤,用一双看嫁娘的眼睛瞅着母亲,不时“吧唧”着嘴,头发枯黄,衣着单薄,肋骨尽显,似梯田。母亲走过去,硬往他手里塞堂弟从未见过的动物饼干,堂弟嘴角流出涎水,却舍不得放入嘴里,兴高采烈向玩伴们炫耀去了。牵着堂弟回我家,他看着一垛垛老高的书,目光从未移开过。我只道他也和我一样喜欢阅读,全送给了他。他满眼是光,回家里却卖给收废品的,我捶胸顿足,却无言以对,涩涩的,似食生柿子。每次回村,零食是不会有的,唯一可以和它靠上边的就是花生和红薯干,那还是改革开放以后。

  当然,怎么也没想到,现在回村,座驾居然是堂弟那辆好几十万的四个圈。那条羊肠小道已经开阔无比,容得下四五辆大货车,依旧弯弯曲曲,却四通八达。村里漫山遍野的桔树,好几个品种,春夏郁郁葱葱,秋冬皆有收获,个大汁甜无籽,含在嘴里就化了,通过电商网售。伯家盖了好几栋别墅,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来山里的客人如搬家的蚂蚁,络绎不绝,从没停过。奶奶已近百岁,裂开嘴笑的时候,嘴里光秃秃的,没有一颗牙,可脸却像打了红胭脂,发着光。奶奶说,这样的好日子,我还要活一百年!

  我特别馋,本性难移,已近知天命,仍如此。可是,看着这漫山遍野的黄灯笼,肚子已经圆鼓如孕,我还是剥着手中的桔皮,忙不迭地朝嘴里塞。甜啊,爽啊,舒坦啊,就朝奶奶嚷:我也要活两百岁!

  中学建到了村里,城里的非著名作家我被聘为客座老师,教作文。第一节课,我就带学生们在漫山遍野的黄灯笼中转,一边吃,一边瞧。我说,观察要仔细啊,回校,作文题就叫:桔黄。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