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5月09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期主持 李爱文

  关于“雨霖铃”这个词牌名的来历,有一个凄惨的传说:传闻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至马嵬坡,迫于形势赐死杨玉环后,十分不舍,心中饮恨。连日逃亡,这天夜里玄宗一行到了蜀中栈道上,马蹄声铃声合着风雨声,更添了几分寥落和凄惨,玄宗想到自己身为一国之君,保护不了心爱的妃子,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霖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谱曲,用以记载离恨,并令伶人吹奏,从此,流传于世。双调一百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格。

  其格律如下:

  平平中仄(韵)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韵)平平中中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中仄,仄平中平仄(韵)仄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中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中平仄中中仄?中仄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仄(韵)仄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作品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一首出色的离别词,位列“宋金十大金曲”之一。上片用“寒蝉凄切”营造了一个凄清的离别场景,清秋之夜,阵雨乍停,凄楚哽咽的寒蝉声中,在京城门外的长亭上,为离人设帐饯行之宴正在进行中。即将离别的一对恋人,手捧美酒却毫无心绪,别离的凄苦气氛包围着他们。万分留恋,不忍分别,而分手的时刻终于到了。兰舟将行,船夫已在一声声地催促了。其实两人还有很多很多话要告诉对方,可现在手握着手,两双泪眼相望,竟没有了话说,只剩下无声的哽咽。想你此去,楚地辽远,暮霭沉沉,千里烟波。所有的离愁别绪都在景色的递增中浓郁。

  下片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凄然一叹,将伤感之情再添一笔,“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仅仅是景语,它更是“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情语。柳是送别的象征物,如今在旅舟之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的离愁。“晓风残月”更写出了深一层的感情境界。昨夜还在“都门帐饮”“执手相看泪眼”,可今朝醒来,冷风吹去了酒意,唯有一弯残月斜挂天边,内心是何等痛楚。如果没有切身感受,是无法想象到的。分离后的日子,良辰美景对我也是如同虚设。没有你我又同谁去共赏共享呢?即便对你怀有千种的相思之情,见不到你,我又向谁去倾诉呢?将读者的情感带入词人的心境,读来恻然。

  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真性情流于笔端,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相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烘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表达了与情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也隐示了词人对前途的暗淡与渺茫之感。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