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一座看似普通的地市级小城,正在为足球和体育而痴狂,它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运动之城。
近年来,娄底足球热逐渐兴起,走在娄底市体育中心的长廊里,有关湖南梅山拳的非遗介绍排满两侧墙壁。再侧耳倾听,从内场和外场,都会传来“砰、砰、砰”的传球声和射门声。那一刹那,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从武术到足球,这是从古到今的时空穿越?
足球联动生活
湖南湘涛足球队,目前只是打中乙,但他们的比赛上座率经常过万。今年中乙首个主场,就有12846人来到娄底观战,这个数字即使放到中超,都比一些城市要高。看球的观众百分之九十都是来自湖南,在湘涛队搬到娄底前,这种场景并不多见。“这里的氛围对球队来讲,会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以娄底的城市规模,以及我们队所处的平台,每场比赛都有很多人到场,还是非常振奋人心。”一提及此,湘涛队主帅滕仁军就很动情。
其实,湘涛队直到2022年才搬到娄底,显然,它只是推动力之一。实际上在2015年,娄底市就已经提出要做“运动之城”“足球之城”的概念。除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足球)产业也被列为重要课题。这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把体、旅、文、教、商全面融合——坚持体育赋能,大力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如今每逢湘涛队的主场比赛,体育中心商圈的活跃度就有明显提升,城市消费也被拉动。据介绍,未来有打算在体育场北面,打造出足球潮玩一条街;还有周边夜市,同样要和足球、体育形成联动。
足球改革需要冒险者
娄底的足球传统有多深?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武术底蕴深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卧薪尝胆。事实上从开始深耕足球迄今,已快有10年了。但娄底体育人似乎并不苛求十年磨一剑。广积粮、缓称王,厚积才能薄发。
娄底市足协秘书长胡锦辉,干足球前,他当了15年的跆拳道教练。“我没想到能干十年足球,更没想到的是,足球这里面的体量这么大。”在圈子里,胡锦辉有句很经典的名言,“假如把体育行业算作100分,足球一家就占到了70分。”
直到2020年前后,他的新型足校才成为体系。他也总结出三句话,“不离开学位,不离开家庭,不拔苗助长。”按照他的理念,从7岁至16岁,采取单年龄段组队,同时从小学到高中,形成闭环双向教育。现在,每到周一至周五的傍晚,从体育中心外场传来的呐喊声,就是足校的小学组在训练。
但涉及足校人才的选拔,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胡锦辉的另一项坚持:做好校园联赛。在胡锦辉看来,“足球绝对不只是争冠军,要有冠军这个荣誉,但不应该成为主流。”除了三个“不”的说法,他还有两句话,是经常挂在口头上,“练得早、练得少”,“练得早,就是小朋友接触足球要趁早;练得少,是从小要打好基础,基本功规范,养成良好的足球习惯和运动习惯,少走弯路,同时也不影响学习,训练时长减少了,但效率提高了。”相比较锦标赛,胡锦辉更推崇U系列联赛。
他的观点和领导们不谋而合。在2023年5月所颁布的《娄底市足球改革专项实施方案》中,第四点第三条“构建多元化足球赛事体系”,专门就强调打造U系列联赛。“什么叫做联赛?一定得要主客场制,一周一赛,今天你到我家里踢,明天我再去挑战你。”胡锦辉说。
在胡锦辉的计划中,这些都是厚积薄发的一部分。“从幼儿足球到校园联赛,直至新型足校,这都是由下而上的过程。像新型足校就是为了孵化职业队,是从基层做起。而不是弄个职业队,直接由下往上(辐射)。”在他看来,职业队的营养和根,应该扎在娄底大街小巷。
所以,他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将来在湖南湘涛一线队,有球员能够从娄底足校输送上去。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全国职业俱乐部U15联赛中,湖南湘涛U15一举获得第7名。“U15这帮孩子确实不错,但我们现在U12这一批,是从6岁开始抓的。他们平时很轻松地就能闯入全省前六甚至前三,从这一个角度来讲,我的模式更具有说服力。”
扎根基层的孤勇者
在娄底,像胡锦辉这样具有开拓者心态,想要冒险试一试的人不在少数,唐立峰是其中一位。
他是双峰县致远体育负责人,平时他也把精力投入到青训和校园联赛中。起初,唐立峰与一些学校合作时,他需要自掏腰包建球场,去年在县里面办联赛,也自费近10万块。然而,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比如与他合作最顺畅的永丰镇城南学校,已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曾经的学生肖康达,如今考取到长沙最著名的足球传统校麓山国际。
“我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心里面有这份情怀。”特别是去年坚持要自费举办校园联赛,他是费尽口舌,奔走相求。在唐立峰看来,他要比很多弟子们幸运得多。“我现在是既做足球,也做篮球培训,但实际上,是在依靠篮球上的收费养活足球。”
相比之下,早年间一直在广东一带发展的王海冰,也是为情怀而投身娄底体育。作为茵浪体育董事长,他甚至在2018年把企业的所有生产线,都搬回了家乡。“我肯定有压力,因为我以前主要是做外贸的,供应链主要在广东,选择回到娄底,就意味着得要转型。”但在当年,王海冰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一是因为我有家乡情结,二是我也很清楚娄底要做运动之城,我还是想在这方面多助一助力。”
今天,茵浪的口号已是“热爱多一点”。何为热爱?王海冰给出他的四点定义: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他说,“在现代社会,还是需要内心多一点执念,多一份对理想的追求。光有目标还不够,有热爱,才能够把兴趣做到极致。”
在娄底,看似体育基础并不深厚,为什么这里的人能够迅速地接纳体育,热爱体育?也许在这些人身上,就有着最好的诠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性格使然。
当好足球改革“试验田”
娄底发展体育十年,虽已步入正轨,但这里的体育人并不满足。在青训筑基和体育惠民小有成就之际,娄底人如今想得最多的有两点,除了利用体育赋能带动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共识。在2023年5月颁布的《娄底市足球改革专项实施方案》中,就有提到,“大力发展足球相关产业”。
除了茵浪体育,恒冠体育、七大洲体育照明等足球相关体育企业,也在最近两年入驻娄底。一时间,娄底成为湖南省唯一同时拥有三家以上体育装备制造企业的地级市,另外,全市现有上规模体育制造企业7家,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
娄底市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一伶表示:“我们想通过招商引资,能够再引进几个头部企业,在此基础之上,打造出一个体育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一个赛事、消费、体育装备与制造,一种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坚持改革创新,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区别于足球青训、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这是一项可以被无限遐想的新领域。现在,娄底的体育人常说要坚持体育赋能,发展体育经济,而打造出一个较好的体育生态,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所幸的是,娄底在这方面一直秉承多轮驱动发展,它也因此荣膺2023体坛榜样之年度最佳体育城市。
但娄底人并不安于现状。4月27日,2024娄底“材料谷”马拉松鸣枪起跑,这是娄底市举办的首届大规模马拉松活动。这是娄底体育人的一种新思维——把工业与体育相结合。
近期,为了全力推进娄底足球改革和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建设娄底足球之城、体育路足球艺术街和足球赛训基地(集中连片足球场),举办好足球职业联赛和全市相关足球赛事活动,娄底市成立足球改革发展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娄底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蒋天海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他表示:“娄底市始终把做好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作为建设体育强市的重要内容,坚持规划引领、青训筑基、赛事支撑、场地保障、产业发展的足球改革发展思路,积极当好中国足球改革‘试验田’”。(王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