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5月16日> > 第15版 > 新闻内容
再游三联峒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刘卫东

 

  △本文作者

  我不是旅游发烧友,什么自驾游摩旅徒步都不曾尝试过,至少在退休之前我没有这方面的计划。但是单位组织的活动,我是不会缺席的。这次跟着学校的大部队,我又踏上了三联峒的旅途。

  我的记忆还是不错的,七年前的三联峒之行,记忆还是那么深刻,印象中的各个景点还历历在目。但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字“累”。攀完天梯登陡壁,爬完险峰下石梯……那次的三联峒之行无异于一场拉练,怎一个累字了得。下山后我对景区的管理人员就说了一句:“太累了,下次不来了。”经常锻炼的我都有点吃不消了,我估计累是大多数游客的同感吧。

  吹面不寒杨柳风,当日天公作美,预报的雨天没有雨,踏青的最好天气阴天竟被我们碰上了。说着笑着,我们一行人就进入了冰泉景区。一座玻璃桥就横亘在我们的眼前了,对于走过不少玻璃桥的我来说真不算什么,但我还是装着很害怕的样子,战战兢兢地走着,一边走还一边发出尖叫。同行的一个小朋友不停地鼓励着我,“伯伯别怕,伯伯别怕,别看下面就是……”下了玻璃桥,我们就来到了观景台,遥望远处矗立的宝塔,“左边一点,再左边一点,右边一点……”姑娘小伙们纷纷摆弄着各种姿势,一个个托塔“女天王”“男天王”就这样“诞生”了。

  从观景台下来就到了呐喊喷泉,那里一场声嘶力竭的秦腔PK正在上演。一时间,嘶喊声声,笑声阵阵。对了,我的嗓子就是在那里哑的。

  下午的旅程是从爬原木天梯开始的。听说那999级原木天梯全部是就地取材的,天梯两边架了铁链。我们攀着铁链,踩着原木,小心翼翼地往上移动着。近70度的陡崖,一不留神滚下来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是小心小心再小心,留意留意再留意。即使如此,小李子的眼镜还是掉到木缝里去了,花了好一阵才弄出来。春季的阴雨让原木又湿又滑,好多地方不手脚并用是根本爬不上去的。在崖壁在转角在坡顶,一个个或膀大腰圆或丰乳肥臀的原始先民的模型不时点缀在山间。他们或站或坐或爬或走,有的在狩猎,有的在采摘,有的在攀爬……一幅幅远古先民的生活图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爬完原木天梯,一架电梯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美其名曰“飞天魔毯”。我们排队坐在毯上,随着魔毯的缓缓上行,一块块巨石迎面扑来又渐渐走远,脚下的树木也由苍翠到深绿最后模糊在山林的雾气中。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要是在花儿繁盛的夏季,那可真是“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那该多惬意啊。不经意间,一路的疲惫就得到了大大的舒缓。看来景区的管理者还是看到了这一点了。过了龙脊峰我们就来到了镂空桥,镂空桥是此行的最高点,也是有名的网红打卡地。自然又听到了一声声“耶耶”声“茄子”声。

  下山我们走的是玻璃滑道。听说这还是亚洲第一的玻璃滑道啦,不会是噱头吧?这次三联峒之行我就是冲着这玻璃滑道来的,就是为找童年来的。儿时的我们虽然有各种自制的玩具,但滑梯这一课却是缺项。再说穷家富路,我也不会在乎这几十张“大毛”的。穿戴好装备,我们就出发了,波子滑在我的前面,他一路小心翼翼地滑动着。我要的却是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等他离我40米开外后,我就松开双脚,像钢架雪车一样一路飞驰,前方是逼人而来的窄道,耳畔是呼呼的风声。看看要追上他了,我立刻岔开双脚,就恰到好处地停在他的身后。等他走远了,我才又故技重施。如此几次重复,我们就到了山脚。近500米的滑道,好过瘾。这亚洲第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当然我也不敢太大胆,这滑道毕竟是我第一次滑,对坡道拐角不熟。

  下得山来,一路轻松。比起上次下山走的那条坑坑洼洼的石梯路要轻松得太多太多了。

  三联峒之行不再言累。别了,三联峒。一时半会我也许不会再来,但这次的经历我会记得的。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