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底市第一小学 朱凤玉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期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显得至关重要。家校合作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更全面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如何实施最有效的家校携手呢?
一、有效沟通,更新教育观念
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更多的家长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得到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这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如:在和家长沟通家访时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使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产生了信服。
二、幸福短信,传递鼓励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手机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现在,很多教师使用家校路路通,给家长发送一些我们的教育活动和请家长配合的工作,以便家长在家督促孩子配合学校的工作。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来传递“幸福短信”.那么何谓“幸福短信”呢?幸福短信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平日能够及时捕捉到孩子们的闪光点,然后及时通过短信反馈给各位家长。譬如,“您的孩子最近进步特别大,他能够积极举手发言了,还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告诉他,他是一个聪明又能干的孩子!”一条条真挚、热情、鼓励的短信,让我们与家长之间形成了和谐、理解、包容的氛围,缩短了家长、教师、孩子之间的距离,也使得面对面交流时的不自在随着无线短信的空中传递变得温馨而又贴心了。听到教师能够如此夸奖孩子,相信家长们心中无不充满喜悦与感激。
三、家校共育,关键在“共”,目标在“育”
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首先,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家校共育,目标在“育”。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四、找准基点,促进家长身教重于言教
有学者说:孩子不是在教育中长大的,而是看着家长长大的。可见家长的行为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一一家长是孩子成长中的镜子。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自己却屡屡闯红灯;在自己家保持清洁卫生,在学校、公共场所却随手丢掉垃圾,那么家长和教师的说教将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在一次家长体验活动中,开展了“撕纸”活动。为了避免家长的思想负担,活动前教师没有做任何暗示,只强调:“这是一个游戏,规则很简单,按我说的去做就可。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撕掉右下角,再对折撕掉右下角………”在展示作品时,家长们看到了个性差异与创新性,体验到了专心倾听的重要,独立操作的重要。有部分家长每次将撕下的纸屑丢在地板上,当教师用照相机拍照他们丢弃在地上的纸屑时,家长们立刻觉察并羞愧万分。有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身教重于言教啊!谢谢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还有的说:“教师无声的教育改变了我几十年的陋习。"发自肺腑的领悟,成为家长以身作则的新起点。
教育是学校和家庭一场爱的双向奔赴。家长与老师的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花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