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海洲 羊小庆
1993年春节过后,地委行署组织多个农村工作队,进入贫困乡村,开展社教帮扶工作。宣传战线工作队由广电局第一副局长领队,率文、体、广单位抽调的七人,入驻双峰县石牛乡工作。
石牛乡位于双峰县西南边陲,与衡阳接址。石牛乡由石牛、马鞍、树山、桥亭四个乡合并组成,六十多个村,有一条又窄多弯的砂石公路,贯穿全乡,直通衡阳。这个乡山多田少,竹多钱少,是没有任何乡镇企业的贫困乡。
工作队几人中,除了队长生长在农村,又搞过几次农村工作外,其他几位均是大中专毕业生,都是干部、职工子弟,可他们有专业知识,工作积极好学,上进心强,但农村工作是和尚拜堂头一回。我们认为没搞过农村工作,不是主要问题,主要是了解乡情、民情。决定先搞调查,因地制宜,寻找富农门路。工作队分成两个组,爬山越岭,越溪入户,请教老农,问询村干部。
通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查,工作队一致认为,该乡竹多,但交通不便,卖原材料,只有点运输工钱,并且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了,竹子难运出去,只有办竹器加工厂,把竹子变成商品;山多草多,培育养殖专业户,也是致富之路。确定了发展方向,工作队把调查的情况向乡党委汇报,得到乡党委的大力支持。工作队派新闻记者队员和乡村干部外出学习取经,很快办起了第一家竹器加工厂,因原材料好,制作又精细,产品销路很好,全乡很快办起三家竹器竹艺加工厂。
工作队员所驻村里,有个初中毕业后在家办起了养殖场的青年人,热爱养殖,但数量少,不成规模。驻村工作队队员是发射台副台长,对养殖事业也是外行,但他责任心强,好学习,工作热情负责。他自费到县、市畜牧局请教专家,选购养殖资料。通过科学养殖,产品质量提高,猪场扩大了,效益也提高了,副台长成了专业户小李的忘年交,工作队返娄后,小李还专程到娄底看望这位副台长。
工作队是知识分子组成,搞宣传是工作队的强项,入乡不久我们就在乡政府、石牛街上办起了黑板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群众反映很好,有人说:“工作队是懂政策的工作队”。
工作队长列席乡党委会,听党委负责人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再传达到工作队员、驻村干部。工作队员所驻村里有户中年农户,生了三个女儿,再想生个儿子,其妻躲到亲戚家生四胎。第四胎真生了个儿子,全家高兴,但这违背了当时的计生政策。驻村队员问队长怎样处罚,队长认为罚的方法多样,但要给生活出路,请示乡计生办,研究决定罚款三千元。超生户的弟弟是个教师,给侄儿取名“三千一郎”,派出所不落户,说中国人取日本人的名字,工作队出面做户主的工作,最后取名李求富,才落了户。教师叔叔曾为三个侄女取名李新湖、李新南、李新省,综合起来成李新湖南省。这件事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
石牛乡有个村所处山上有铁矿石,村干部和驻村乡干部在改革大潮的影响下,积极主张办铁厂致富,问工作队的意见。这方面我们也是外行,幸好我们有名队员父亲原是涟钢的副厂长,工作队要这位队员带些山里矿石到涟钢化验,并请示其父亲对办铁厂的意见。化验结果这些矿石含铁量只有30%左右。专家认为,“矿石含铁量低,又是人工小高炉生产,铁的质量很难保证。”工作队劝导村干部放弃办铁厂的打算,转为办竹器加工厂,投资少,产品好销。
双江村、滴水村地处偏远,这两村1993年还没通电。村民要碾米,就得运谷到五六里外的邻村加工,多数村民还用原始碓子加工稻谷,时间长、质量差,这两个村的村民,还过着唐代诗人杜牧描绘的生活,“凿井而钦,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乡政府多次讨论解决这两村的通电问题,但乡财政总是捉襟见肘,无力解决。工作队员单位都是财政拨款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拿不出钱来支援。队长左思右想,想到有位中学同班同学成连生,现是省电业厅分管业务的副厅长,可不可以去求援?乡里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要求工作队长上省求助。乡里派财政负责人陪队长一同赴省厅汇报请求,成副厅长为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老同乡前来求援很高兴,问同学们的现况,问母校变样没有?说不完的故乡情。他还请队长两人吃中餐,饭后顾不上休息,返回他的办公室,查建设资金,账上只有十多万应急资金,但成副厅长爽快答应给石牛乡八万元通电专款。他还责怪队长不早点来,经费一般一季度就下拨了,只有动用应急款。队长开玩笑说:“这就是应急,幸亏你还有这应急款,要不这两个村的人还得‘吃谷’。”
两村通电款,很快到了娄底电业局,该局领导认为这是电业专款应由电业局使用。工作队急忙找丛专员汇报筹款过程,丛专员电话指示电业局,“此款急转石牛乡,专款专用。”两村通电工程由专业人员和乡里负责,很快家家户户通了电。有位老村支书来乡里,请工作队全体到他村里看一看,指导工作,顺便吃餐饭,以表谢意,这一情意被队长婉言谢绝了。老支书真情地说:“帮村里解决渴望多年的通电问题,连口水都没喝我们的,只有共产党才有这样的工作队!”
当年八月,工作队长在石牛乡党委会上介绍调查中发现一个年青人在家带小孩。原来他在广东打工,买回一台二手十多吋的彩电,回家安装后,总是彩电变黑白,雪花点多,住户到县城买了天线,上房安装,不小心摔下,伤了一条腿只能在家管教小孩。队长在乡党委会上说:山区电视讯号普遍差,建议创办电视差转站,资金不多,请乡里解决,建站工作由工作队负责。希望在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时,全乡大部分村能看到清晰的电视。已经快9月了,12月能建成转播站,是不是夸海口?其实队长心里有数,建转播站工作队是内行,队员中有技术人才。会上队长说只要购置差转机的资金及时到位,就能保证12月26日有清晰电视看。
由乡财政负责人,发射台副台长,工作队长一行四人,开一辆双排座小货车,日夜兼程赶赴浙江淳安提货,几天时间赶回乡里。石牛山顶上简易机房,在群众的帮助下,很快建成。市发射台副台长,专业技术过硬,日夜加班安装转播机,电视台编辑,手把手地教乡广播站的同志掌握转播机,编辑简单语言播出,插播村民新婚、寿庆点播的歌曲,开机后点播歌曲还需排队安排,人们看到自己点播节目顺利播出,人人笑得合不拢嘴。
12月26日,庆祝毛主席百岁诞辰,也是工作队返娄的日子,石牛山附近村落,家家空房,户户入庆祝会,不知什么时候组织了十条龙灯、十二对舞狮队,锣鼓喧天,石牛山下,人山人海,庆祝伟大领袖毛主席百岁诞辰,欢送地区工作返娄底的大会,工作队员被请上台身戴红花,个个深受感动。
一年来,工作队为村民办竹器厂,是时代大潮所至;双江、滴水两村通电要感谢省电力厅;建设电视转播站,是广电局应做的工作。今天村民这样隆重欢送工作队,真心感谢通情达理的人民群众,祝他们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年行署工作队办公室,与娄底日报社一起考察了工作队的工作,在日报头版刊登了石牛工作队的事迹。行署为石牛工作队长记二等功一次。三十年过去了,回忆当年工作队,虽有不足,但工作队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队伍,是向村民虚心学习的队伍。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工作队员如今都老了,但他们一旦相聚,就会回忆起在石牛乡村闪光难忘的往事,品味那段可堪回首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