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持 李爱文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古代诗歌中最具经典的一种诗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化的过程中,主要的路径就是从五古到五律。也就是说,五律是一个标准的、经典的、核心的诗体。包含着近体诗的一切最基本的要素。五律的特点简单来说,是记述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可以是生活事件,也可以是心理(精神活动)事件。它有很明显的起承转合,就是事情的缘起、经过、变化、结束。同时在五律中,通常中间的两联是对仗的,一方面通过这种对仗来体现一种语言之美,一方面通过这种对仗来构成诗歌的意境。所以说五律中的对仗非常重要。且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望》,原文及格律如下:
春 望
作者/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作品赏析】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上比用一个“破”字说明了所发生事件的严重性:恰逢“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诗人触目惊心。下比用一个“深”字刻画出了草木荒芜无人打理的凄然之景。一破一深,生动地描绘出战乱给国家和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看到了花儿因为感伤而溅出泪珠,听到了鸟儿因为离别而惊怵。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
花鸟代入了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写了战火连绵不断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触景生情,让诗人对妻儿、亲人产生了强烈的思念之情,道出了亲人音信隔绝,盼望收到亲人家书的迫切心情,引起了读者共鸣。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写了诗人的形象,因为忧虑和思念,头发已经变得稀疏,几乎已经不能插簪子了。这样形象化的描写,使读者对诗人的痛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这首诗围绕一个“望”字,借景抒情,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高度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事、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