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日傍晚时分,涟源市开始强降雨过程,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23时57分,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7小时,蓝田街道降雨124.1毫米,六亩塘街道降雨116.9毫米,三甲乡降雨108.4毫米,涟水河城区段超保证水位。
险情就是命令。24时,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冒雨奋斗在防汛抗灾最前沿。降雨量最大的中心城区,市、街道和社区三级按照“应转尽转”“应转快转”的要求,出动党员干部417人,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
“时间不等人,请大家尽快收拾东西,跟着我们转移!”7月2日1时50分,城区沿河街道,洪水已涨至小腿,党员干部通过扩音器、敲门喊话等方式,挨家挨户通知群众撤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7月2日2时30分,涟源市安排10余辆大巴车将群众从危险区域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安置点内准备了折叠床、矿泉水、方便面,供群众使用。
“搭帮那些党员干部,喊了一次又喊两次三次,把我喊醒了。”谭芳祥回想起几十分钟前的险情,仍心有余悸。
当晚,涟源市各乡镇街道层层发动党员干部至村组户,组织开展河道巡查、山塘水库防汛检查、地质灾害点隐患排查,及时转移风险点群众,封控危险区域,全力以赴应对本次强降雨。
截至7月2日7时,涟源城区连夜共转移和妥善安置涟水河沿岸文艺路、光明街等社区居民1715人。全市共转移安置临灾人员2869人,最大程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黄超 吴世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