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品质化、场景化消费体验的需求增加,新的消费场景如沉浸式体验和多业态集成的消费场景出现,娄底本土超市在变中求新,正在积极探索个性化与体验式消费场景,尝试走出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消费者在收银台结账,满载而归
7月8日,湖南百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花超市)发布2024年半年报:1至6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10%,薪资同比增长10%,持续扩张布局,新增门店1家……在我国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消费者更趋向于理性消费的情况下,这一份成绩不得不说“亮眼”。
百花超市在娄底布局超市卖场,经过24年发展,已成为一家集商贸、零售、仓储于一体的本土零售龙头企业,在娄底城区拥有20家门店,经营面积近5万平方米,就业人员1000余名,日服务顾客人数均值超3万人次。
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拷打着本土品牌超市的发展之路。作为娄底本土超市的领航者,百花超市的发展在变中求新,稳中就进,进中求精,其他本土超市也正“摩拳擦掌”,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做强做优。
生鲜产品销售成为主流
随着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日益变化,人们对商品的购买行为也在趋于多样化。现阶段,国内超市实现本土化已成为竞争主流,不断吸引着众多消费者为此买单。
百花超市本土化有哪些亮点,超市该如何实现变中求新?在白热化的超市竞争下又该怎样扛起本土超市品牌大旗?
百花超市执行总经理彭雄军说,老百姓对品质、绿色、安全的追求让本土超市不断扎根生长,特色的产品和精准的服务造就“战斗力”的品牌。“我们的特色就是生鲜产品,比如说新鲜的水果、省去中间环节的农副产品等,这样既减少中间环节,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诚然,正如彭雄军所言,百花超市这种模式让消费者购买“乐此不疲”。
目前,百花超市因为“生鲜”和农产品,到店业务依旧占据重头,顾客逛店的热情依然“热情”。在娄底经营24年来,生鲜产品销售一直是该超市的主流,也成为超市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超市没有消失,只是变了
在娄底24年,从单店到多店,百花超市也经历了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变革与升级。从2001年利用百花商厦经营第一家百花超市开始,到2004年的第二家门店,在这三年百花超市也经历了“过山车”和“寒冬”,“当时,我们开第一家店的时候,认为当时的房地产市场行情很好,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房地产上面,导致超市经营不尽人意,起步维艰”。“痛定生痛”的百花超市迅速调整经营模式,在成功开发楼盘后,便“一门心思”经营超市,如今,超市是百花的主业,再无其他。
彭雄军表示,商业的根本载体是商品,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商品方面,超市发展初期,连锁零售以大卖场为主营业态,面积大、布点少,强调满足顾客一次购足的经营理念,以百货食品为主,生鲜为辅,解决了商品的丰富性,但忽略了老百姓对便利性及刚需生鲜农产品的品质需求。百花超市以社区型、标准型生活超市为切入点,贴近顾客,主抓生鲜,狠抓商品质量和服务迅速站稳市场、取得顾客的支持和认可。
同时,百花超市在人才引进及培养方面,传统超市一般主要劳动力为城市低收入人群,就业困难人群,所以整个超市的平均薪资水平偏低。百花超市在建立之初,董事长彭自如就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人力开支作为企业的主经营支出,每年支出销占比高出行业水平30%以上,所以企业能留得住人,引得进人,8年以上老员工占比已超30%以上,薪资水平及福利待遇也引领娄底其他同行,这也是百花能迎接任何竞争的最大底气。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商的出现,让零售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有人认为,超市会消失,针对这个所谓的“论调”,彭雄军坦言,网上销售额增速超过社零增速,占比不断提升,这种趋势性的变化已持续多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转向线上,市场结构的变化确实给传统超市带来了持久的压力,随着仓储会员店、社区团购、无人货架等多元零售业态的出现,大卖场不再是消费者流量的主要入口。
“我们也做过线上,一方面平台的费用过高,平台要消耗我们大量的人力,成本只增不减。另一方面,在线上如何保障产品质量、如何及时配送也是个问题。”彭雄军认为,目前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价格导向转为品质和服务导向,线下的服务和品质更有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线下企业在时效、品控、售后三个维度更有优势。百花超市在这方面也做足了“文章”,目前在全国农业特色产区及省份都拥有自己的直采基地,自建常温标品仓面积超5000平米,拟建并今年投入使用的生鲜冷配及加工中心超2000平米,配送车辆50余台。
同时,大卖场的标准化服务和商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体验的需求,在入驻娄底的商超如天虹、沃尔玛、步步高等,他们是综合体,体量大,相比本土超市而言,必须与他们寻求差异化发展。
“超市没有消失,消费版图正在迭代更新”,彭雄军说,只有先“破”,才能后“立”,在新的形势下,“关店”是适应变化的重新布局。“我们没有这个打算,百花超市将陆续把一些不符合新战略方向的门店,更多的是升级,提供精准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选择,进一步拓宽门店的服务半径,让消费者重回线下门店。”
“现在,超市的经营仍是以到店消费为主,在实体方面,百花超市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过程,并积极推动消费新场景的出现”。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中国零售尤其是区域零售仍蕴藏着巨大机会。消费者更需要从产品的消费升级和场景中获得生活的“小确幸”,使商超市场整体得到抗击经济周期的韧性。其中,线下商业空间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不可替代,消费者更期望通过逛超市来获得生活的烟火气。
本土超市如何借力突围
面对连锁商超的调整、创新,百花超市也在借助企业基因、集团实力加码创新。彭雄军表示,借力集团业务的开发能力,支持产品创新、更新,推动自有品牌商品的上市上架。和百花超市一样,春园超市也正在谋求做大做强,作为本土成长的超市,春园超市也正在紧跟百花超市的“步伐”。
跟随消费方式的变化,娄底本土超市进行过很多次调整。在“超市+餐饮”的风潮下,他们曾尝试增设过熟食制作区和公共餐区,彼时,生鲜菜品、酸奶饮品、沙拉三明治等即食商品的柜架仍占据货架较大的面积,但这些撼动不了全国性连锁超市的地位。
近年来,全市商务部门在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的同时,着力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今年五一前夕,娄底市举办了第六届“乐享娄底·幸福生活”促消费活动,以节聚势,以节促销,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同时,还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汽车促销拉动大宗消费、投放消费券激活家电市场等等,作为本土超市,要积极融入这种氛围,让元素本土化。娄底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一些优势品类当中的娄底本土元素,打造新的消费场景。
同时,零售企业都在寻求差异化发展,国内零售业已经走过了增量时代的“跑马圈地”式快速扩张阶段,进入存量时代的差异化竞争。传统商超要想持续发展,最核心的一点是如何和电商形成差异化竞争,尤其商品力是关键。细致入微的服务是不少商超所缺乏的,明确企业价值观、强化品牌理念需要我们本土企业学习借鉴。
为此,市商务局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超市优化卖场布局,不断打造消费场景,利用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黄金机遇期,进一步做好品牌超市培育文章以及政策扶持,为娄底市民提供舒适、温馨、有品质的购物环境,鼓励有实力的超市下沉到农村乡镇,让每一个娄底家庭买到物美价优的商品,让本土超市有口碑、有服务、有品牌,让它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罗锭远 王友专 李赛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