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7月18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期主持 李爱文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原文及格律如下: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韵)

  平平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韵)

  仄仄平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作品赏析】

  起句点题,写飞来峰的地势。飞来峰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顶有塔,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展示古塔之高,亦说明诗人已登上峰顶立足于最高点。以高峻的山峰和耸立的古塔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承句“闻说鸡鸣见日升”,自然承接起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时的壮丽气象,巧妙地隐示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拟定了全诗积极奋发的感情基调,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

  转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是整首诗的重点和灵魂。“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化用《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诗人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表达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敢,展现了他无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结句用“只缘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而“自缘身在最高层”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高瞻远瞩和胸怀壮志,他站在最高的层次上,俯瞰世界,具有超越常人的眼光和境界。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整首诗以景抒情,以情寓意,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更传递了他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敢。同时,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经历,也启示我们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和胸怀,以更高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理想。因此,《登飞来峰》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