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明
古新化西坪村位于今新邵县坪上镇,坪上镇政府就位于该村境内。西坪村是古新化127村之一,明清时期隶属新化太阳九都,晚清民国时期隶属新化大同团(镇),为大同镇位置最南的行政村,其毗邻古邵阳县西平二都,是古新化边境村之一。
同治县志记载:西坪村,其小村落有雷公洞、青水塘、大元山、沙坪、羊角桥、坪上、三江口、枫木山、草树坪、田里、茶培塘、大陂头、东林、双江口、白林、马家荡、斗山冲、小河里、瓦子屋场、麦畲、黄毛冲、土坑、虎家山。刘振翥诗“乱山深处是西平,云散峰高雪欲晴。湿灶晚烧杉叶火,寒斋朝煮蕨牙根。梆鸣风里獖知避,鸦噪林丛虎欲行。地僻务闲官事少,不妨相约子孙耕”。在县东南八十五里,广二十里,袤二十六里;东南界时竹村;南及西南界邵阳西平二都,由坪上行,经羊角桥、雷公洞、青水塘越分水坳,通邵阳之西坪;西界黛水村、小坪村;西北及北界时竹村。有麻溪,出分水坳;有小河,出小河里;白水洞,出斗山冲,流为瀑布;澜泥溪,出插花岭,注石板溪;石板溪,出洞峻岭;上西溪,出长城砦,皆注焉。有草树水,出草树坪,注石板溪;有双江溪,出将军坝;有神仙水,出神仙岭东,注焉。有洞峻岭,东北别于朗概山,西南为插花岭、为聂家岭、为钟家岭、为分水坳,五山东及南皆邵阳西平二都。有长城寨,南别于报马岭。有撞水岭,在三江口东,别于朗概山。有将军石,在洞峻岭西。有狮子石,在杨家桥下。有青龙桥,在青水塘,今圮存址。西冲桥,谢会康妻石氏修。羊角桥、梁家桥、三江桥、马家桥、杨家桥、龚家桥俱跨麻溪。双江桥,跨双江溪,唐冠伦修。雷钵井桥、白林桥,俱跨双江口。蛤蟆石桥、庆寿桥,跨双江溪。有种玉亭,在羊角山,张才校建,捐田五亩。有观澜亭,在撞水岩。似续亭,张郁修。仁寿亭,罗定理奉母遗命建,置西冲茶园内上田三丘、谢家屋下手上田一丘、亭下垄田三丘、大路山大塘上中田二丘,共四亩八分,计收租谷十四石。有关圣殿、东岳庙、南岳庙、罗黄庙、撞水庵,刘振翥诗“虬松匝地昼常静,修竹围栏户不扃。水到前溪三道白,屋欹半壁一庵青。曾闻里俗供僧饭,时有乡人说佛灵。为问药师犹在否,空山如此好谈经”。杨家庵、碧云庵。大姓谢氏、张氏、唐氏、龚氏、钟氏、杨氏。
西坪古村位于朗概山下,大同镇之南,距新化县城八十五里,地处偏隅,民风淳朴。清道光诗人刘振翥有描写西坪村的诗收录于《沅湘耆旧集》与《新化县志》,即文中《西坪村留题高晴圃先生斋壁》与《撞水庵》诗。第一首诗中记录了当地村民用“风梆”驱逐野兽与辨别老虎猛兽出没的方法,第二首诗则记录了撞水庵的由来与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古村多山,猛兽出没,村民临池悬梆,风动自击,是为“风梆”,有预警驱兽功能。村有虎昼出,则鸦鹊群飞,噪舞随之,土人因以候虎所在。撞水庵,高岩半壁间,三涧分流,至岩下始合,庵因以名。行数里入麻溪,注资水。刘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二百年前,乱山环绕,野烟湿灶,野兽出没,淡泊宁静的先民田园生活画卷。
古村文风很盛,村民文化程度较高,大同高小第一次迁校址就是从筱坪村周祠迁西坪村白林唐氏宗祠,故村民重视文化教育,读书方便。该村历史人物有唐辉、谢华、谢映星、谢贯一、谢介僧、唐筱青、唐秀深、唐汉三、演什禅师等。
谢介僧(1887-1945),1908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1911年初,黄兴电嘱介僧返国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出逃,介僧挥毫作词《菩萨蛮》“浮名一掷何须顾,风涛万里来时路。孤雁怯春寒,临风人倚栏。血花珠海渡,折剑沉何处。流水怨生离,呜咽小桥西”。后参与光复长沙的组织准备和宣传活动。长沙起义胜利,谢正在宝庆,得知长沙光复,即与革命党人邹永成联络张贯夫率兵攻取宝庆,府城光复,成立湖南军政府宝庆分府,公推谢介僧为大都督,邹永成为副都督,谭二式为参都督。然,谭延闽篡夺政权,杀害革命党人,介僧遭捕,被谭人凤等救出,宝庆军政分府撤销。谢介僧痛心湖南革命失败,厌世居家。大革命时,他支持农会打开其堂兄谢干青的谷仓分粮,于1945年病故。
唐汉三,字吉杰,近代盐业科学家。191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采冶系。民国20年受聘于天津塘沽永利碱厂。民国24年调任久大盐厂总工程师,1938年赴四川叙府自流井创办久大模范盐厂,所产井盐质量居国内之冠,有力支援了全民抗战。1939年,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浓缩盐卤的枝条架晒卤台,节约煤炭,降低制盐成本。1941年,从卤水中提制硼、钾、溴、碘与碳酸镁等副产品,与重庆兵工厂合作生产酒精,以代替汽油,支援抗战运输。1943年,组织研制成功压盐机,将粉盐压成“砖盐”,实现工业化生产。1945年,汉三应川康盐管局邀请,利用天然气与气田卤开办盐厂,创建年产烧碱180余吨的隆圣化学公司。抗战胜利,汉三升任久大公司协理、总工程师,兼大浦、自贡两厂厂长。解放后,拥护自贡久大盐厂与政府公私合营。1952年,任自贡盐务局总工程师,并连续当选四川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调任国家轻工业部盐务总局工程师、设计室副总工程师等职。1973年,唐汉三于南京辞世,享年84岁。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