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高温持续“炙烤”着湘中大地,38度、39度、40度……气温每天都在刷新高度,气象部门持续拉响高温红色预警。当人们坐在空调房里还不停地喊热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坚守在这炎炎夏日,挥汗如雨地打扫着这座城市,他们就是环卫工人,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但是他们却是整个城市环境的守护者。
一个班要换两套衣服
在湘阳街娄底四小保洁的刘冬香,现年51岁,做环卫已经三年了,她说:“我喜欢出汗,早班做完普扫,我的衣服基本全部湿透了,如果不把湿衣服换掉,等停下来就感觉前胸后背冰凉,稍不注意就会感冒,我每天上班时都是带一套衣服来,放到电动车的尾箱里,还好,环卫处为我们发了霍香正气水、人丹、清凉油等防暑药品,每天出门前要喝一支,下班后要喝一支。”她说完脱掉外面的环卫标志服,只见她粉红色的衣服只有胸口不贴身的地方还有一小块没湿,其余的部位都湿透了。
“现在四小放暑假了,垃圾量少了很多,但树叶还是不停地落,我得不停地扫,尽管树叶不是扣分项,但不扫掉总觉得不干净。”刘冬香边说边扫掉不远处的白色塑料袋。
一天清洗交通护栏60公里
道路中央的马路隔离栏,是清洗工作的重点难点,它的洁净与否直接影响着马路的整体形象。目前,中心城区的隔离栏长度超过120公里,每天由两台清洗车分4个班依次清洗。“热啊,每天7点钟太阳就灼死人,光线直射着我的眼睛都睁不开,要时刻关注清洗过的栏杆是否洗干净,要严格控制好速度,快了洗不干净,慢了洗不完,尽管每天清早出来了,也要到中午才洗得完。”正在氐星路清洗护栏的司机说,他们班里3个人,每天要把城区的隔离栏全部清洗一遍。气温高,天气干燥,容易起尘,如果一天不洗,白色的护栏就会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
一天收集垃圾16吨
垃圾收集是环卫工作很重要的一环,目前,中心城区每天产生垃圾600吨左右。7月25号上午7时40分,早晨的太阳晒到身上很热,正在娄星区政务中心旁边坪里收垃圾的副手被汗水布满了整张脸,豆大的汗珠不时地从额上流下来,他挥动右手,用衣袖拂拭掉脸上的汗珠,然后推着板车往收集车的斗里送去。“天气干燥、灰尘多,我带着两层口罩,下班回去洗脸时,鼻孔里还是黑的。”相对于火热的天,他更怕的是灰尘。
收到长青西街时,已是8时30分了,他看到有十几袋垃圾摆在收集点上,刚开始不知道是附近居民清理下水道的垃圾,他习惯性地用手提着包装好的一袋一袋垃圾,往收集车的斗里送,笨重的压缩刮板重重压在垃圾袋上,袋子里的汤水混和着下水道里的污物,四处飞溅,弄得他满脸都是,又脏又臭又呕心,他当场就吐了。他说,做完上午班,还要做下午班,12时30分到收集点上。夏天气温高,垃圾容易腐烂变质,有的居民垃圾要在家里存放几天才提出来,已经长满了蛆虫,散发阵阵恶臭,无论是什么垃圾,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收到位。”
每天洗路2公里
为了减少一线环卫工人在高温下作业的时间,娄底市环卫处调整了工作模式,增加了机械作业的频次。“我们平时都是5时到路上,天太热了,我们就提前了半个小时,先把路上全部洒遍水,然后把每天计划的任务洗完,10时、15时、22时分别还要增加一次全面喷水,起到降温降尘的作用。这个时间最怕拖土,尽管相关的物业公司都会自己洗一遍,但总是洗不砌底,我们都要重新再洗一遍。早晨6点多一点太阳就很高了,晒到脸上很痛,我的衣服没干过,常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从早到晚“泡”在汗水里。在长青西街君怡家园门口,两位穿着环卫标志服的环卫工正手握着皮管在冲洗马路,他们借用皮管内的水压把路面、拐角、步行板冲洗干净。
高温下,似火的骄阳把地面晒得滚烫,在娄底城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环卫工人努力作业的身影,他们奋战在清扫保洁、清洗降尘、垃圾收运处理、公厕垃圾站的运行维护等岗位,扮靓着城市的整洁美丽。(王友专 梁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