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持 李爱文
《渔家傲》这个词牌名,因晏殊《珠玉词》中有诗句“神仙曲渔家傲”而得名。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另有六十二字四仄韵一叠韵,六十二字两平韵三叶韵,六十六字五仄韵的变体。代表作有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渔家傲》还是一个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有二体。一体字句格律与词牌相同,也有只用半阕的;另一体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其格律如下: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作品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起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采用大开大阔的手法,把一幅辽阔、壮丽的海天一色画卷拖到读者眼前。“接”“连”“转”“舞”,四个动词轮用,把海风呼啸,天幕昏暗、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这时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仿佛梦魂归帝所。”“梦魂”是关键,虚虚实实,画面壮丽而又梦幻,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带入词人的梦境。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上界宫殿,得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聆听天帝和她说话,殷勤地询问她要去哪里。词人南渡以来,一直漂泊天涯,备受打击,尝尽人间冷暖,如今,天帝这般关心她,让她感到无与伦比的温暖。这里作者借塑造天帝这个掌管生杀大权的形象,客观上把天上和人间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讽刺了黑暗的现实社会。也引出下片,诉说她多年逃难的困难和心愿。
下片采用“跨片格”手法,“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回答天帝:我要走的路程很长,现在,已经到了黄昏我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算我学诗能写出令世人惊叹的诗句又有什么用呢?“报”字与上片的“问”字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路长嗟日暮”,反映了词人多年逃难,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既然上下求索,请看结果:“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加壮伟,境界愈加恢宏。在大鹏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指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词人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将屈原的《离骚》、庄子之《逍遥游》以及神话传说化用入词,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