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由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娄底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24年娄底市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在群星剧场举行,娄底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莫小佳出席并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当天,来自省市县各级新闻单位的11名新闻工作者讲述了他们在基层一线、新闻现场,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感人故事。“17年,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这穷山僻壤间,为这方百姓换出了幸福生活,换出了‘亿元村’的责任与担当。”新化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伍俊杰给大家分享了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的故事。彭育晚用17年的时间,让一个“省级特困村”完成华丽蜕变,跻身于“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行列,自己也荣获“中国好人”“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湖南省优秀政治工作者”“湖南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88岁的老党员李长生,在国防教育“长征”路上一走就是23年。23年间,李长生写了50多本厚厚的红色笔记,骑坏4辆自行车,走遍上百所学校,行程2万多里,为20多万名师生传授国防教育知识,被大家誉为“永不褪色的红色传播者”。娄底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李洋讲述了双峰县杏子铺镇泉坝村退役老兵李长生的故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的使命就是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心田里,生根发芽、绽放花朵,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老人写在笔记上的这句话,也深深烙在了李洋的心里,并化作她前行的动力。2023年10月28日,一架塞斯纳208飞机从跑道升空,绕场飞行两周后在桥头河机场平稳降落,娄底正式开启“航空时代”。湖南日报社娄底分社记者邹娜妮讲述娄底从陆地通达到打开空中门户,从后发抢先到逐梦蓝天,加速抢进低空经济新赛道的故事。向云端,既是娄底补齐立体交通网络的“最后一块拼图”,更是锚定低空经济黄金赛道的战略定位……
11名选手、11个故事、11种声音、11种记录。参赛记者们生动呈现新闻记者在乡村振兴、媒体转型、社会民生、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报道实践,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积极践行“四力”、扎根基层一线、传播文明美好的良好精神风貌。经过激烈角逐,娄底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李洋、新化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伍俊杰获得一等奖。
为了更好地履行使命,莫小佳强调,一是要坚定方向、站稳立场,当好凝聚人心的“时代鼓手”,讲好娄底奋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奋斗故事;二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改革发展的“积极推手”,精心策划新闻报道,反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三是要把准规律、顺应趋势,当好媒体融合的“创新能手”,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四是要锤炼作风、提升能力,当好精品创作的“行家里手”,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彭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