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2日,历时8年的娄底城市基本建设存量档案数字化工程圆满完成。市城建档案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曾鸿钧欣喜地说:“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目前已完成全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和信息著录,馆藏电子档案数据量达5T,实现档案的在线查阅、可视化查阅,查档效率更高、结果更准确、利用更方便。”
市城建档案馆成立于1982年,目前馆藏档案19大类、108属类、15万余卷,涵盖房建、市政设施、工程规划、城市管线、声像等类别,已成功创建国家二级城建档案馆。近年来,市城建档案馆党支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倾力打造“‘档’心向党,兰台先锋”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形成了党建与业务两融合、双提升的良好态势,还获得湖南省巾帼文明岗、全省档案先进集体、市直机关红旗支部等殊荣。
市城建档案馆坚持在“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改革上持续深度发力,组织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从党员中遴选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开展科技攻关,先后开发了城建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文件流转与归档管理系统、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购置了大图、高频扫描仪、计算机、存储服务器等,建立了城建档案目录数据库,实现了城建档案由传统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的跨越发展。
2018年12月,市城建档案馆在全省率先实行“建设工程档案电子化项目”试点,高效开发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文件流转与归档管理系统,统一接收范围和业务流程,选定中心城区4个项目率先开展试点;将档案接收在线化、档案存量数字化、档案管理智能化、档案利用网络化等新理念应用于实践,实现建设工程档案在线上传、在线签章、在线指导、在线验收、在线归档。20个在建项目,历经40场项目业务指导、500多天运用优化,有序生成5万多份原生电子文件。试点项目紫旭名园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原生电子档案单套制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的项目。中国移动娄底分公司生产调度中心项目作为省住建厅第一批电子档案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娄底中心城区15种地下管线2848.3公里数据完成处理和入库,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管线资源数字化管理、可视化表达、智能化动态管控,被省住建厅作为建设范例推广。
(梁浴涛 孙奇志 李敏 吴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