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8月22日> > 第2版 > 新闻内容
随风一起到桥亭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琨根

  骄阳似火,出双峰县城,经泥湾碉楼,沿着石牛河边乡道,走月龙,穿隧洞,过双河,豁然开朗,前头就是桥亭村。

  村庄四面环山,山峦叠翠,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绿禾如锦如缎,赤日炎炎,热风吹拂,卷得稻花纷纷扬扬,飘到晒谷坪上的辣酱缸里,扬到水沟边豆角架上,迂回在乡亲们的斗笠上。有人在田间扯稗草,有人扛着锄头看水回来。水稻抽穗时最需灌水,禾穗正蓄势灌浆呢。他们笑着互相招呼,比白太阳还灿烂,谈论今年收成好。

  到了桥亭村,我不得不服桥亭人。这里曾是经商访友的茶马古道。石桥静卧,桥身有护栏,河水清澈见底,溯洄从之,未见桥亭子,但桥亭的厚重我早有所闻。

  小村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单看这个桥亭生态农庄酒店,地处村中央,离城三四十里,店家投资几百万建一个两层的木结构四合院,古色古香,自然融和,大小席桌四五十套,厨师服务员十来个,光工资一项就下不得地。

  是酒香不怕地远僻,还是此间有灵气?一番打听,不由得心生敬意,原来此地文脉绵长。

  台洲张家大屋举人张正笏(号笔石),是双峰书院的首任山长,高徒成就名师,他门下个个都学有所成,如张眉大、罗国俊、邓文泮、谢我怀于乾隆四年同时中举,后罗、邓又高中进士。

  排形山陈家大屋举人陈权,是双峰书院的第9任山长,比庠生朱尧阶任教双峰书院早34年,他是张正笏之子张眉大的门生,是“湘军之母”罗泽南的恩师。

  罗泽南家就在桥亭隔边的湾洲村,少贫,读不起书,陈权先生见其聪慧。纳其为徒,留家歇宿,耳提面命。罗泽南为人争气,没有辜负恩师的教诲,致仕后从桥亭村带出18顶“顶子”(指清代官员),都是曾国藩湘军的翘楚。攻陷南京后,从桥亭走出来的湘军将领被曾国藩荐任各地官员。桥亭将门虎子,尚武崇文,散衍四方却不忘故乡,时有反哺,使得桥亭村气贯长虹,声闻九皋。

  中午我们就在农庄吃饭,农庄的菜品确实看有看相,呷有呷味。石牛是伏狗的发源地,一盘伏狗端上来,满屋皆香,这架式,哪里吃得完,不料想七八个人酒酣耳热,遍身透汗,十来个钵碗,个个碗底朝天。

  我被店老板请出去挪车,刚将车挪好,一台中巴挨着停下,车上下来的都是衡阳人,听他们言语是赶来吃饭,桥亭村紧挨着衡阳县的曲兰镇,曲兰石船山就是王夫之隐居之地。

  说起王船山,读书人大都略之一二,但要说他与桥亭村的渊源,所知者甚少。我也是今日才知晓。

  明末清初,王夫之是倔强的反清复明斗士,时与桥亭张曙寰(张正笏之曾祖父)及同里罗含章(罗泽南族先祖)结为莫逆之交,王氏父子往来衡湘,常歇居桥亭张家。歇居期间,王氏父子也没闲着,就在桥亭讲学,并经常到湘乡各书院走动,传播他的经学致用理论。张正笏、陈权深受王船山儒家正学思想影响,故其流风余韵,泽被后学,教泽长延。

  陈家大屋西头有株四人合抱不拢的古枫树,树龄逾300年,至今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当年陈氏家族办义学,学生们常用楠竹靠在大枫树身上练习攀沿,这本事,在湘军攻占南京时派上了大用场。从这里走出去的湘勇都自小练就游泳爬树的真本事,到了南京墙脚,挖地洞攀云梯,个个成了钻山猴,打下南京城都立了头功。

  台洲大屋更神奇。据传为张正笏祖上修建的,张家在当地是豪门大户。张家先祖就葬在台洲边,张家视为龙兴之地。但后来台洲为何以罗氏居多,个中原因还未探究。在原排形山村(后合并到桥亭村)的山头,有一座大坟,传说只葬了罗氏祖母一人,但占了百坟之地,其中九十九座是空的。又传说台洲老屋常有蟒蛇出没,张家、罗家隔三间四割肉喂养,后来蟒蛇成精,一直庇护这方水土,善因得善果。

  桥亭村山水田园,风光旖旎。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小院子,好多屋堂悬挂堂匾,屋堂文化浓郁,耕读理念深植。屋场绿树成荫,蔬果盈院。整个桥亭村,约1700人口,陈、罗、王、张四姓居多。这里青山绿水共为邻,村兴业旺满园香。

  奇峰秀木见证桥亭人的成长,产业腾飞支撑着桥亭人的梦想,书声琅琅彰显着桥亭村的繁荣兴盛,美丽乡村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